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

ID:28042198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_第1页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_第2页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_第3页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_第4页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科子宫出血10例病理和产科因素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产科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到2012年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病理及产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这10例产科子宫大出血的患者中,有3例因产科因素造成出血,4例因病理因素造成出血,还有3例是因病理与产科两种因素造成出血。其中产科因素是指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脐带脱垂,病理因素指的是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结论:病理及产科因素是造成的产科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医院充分重视。【关键词】产科;子宫出血;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

2、4(2012)12-0041-01纵观历年产科病例,许多孕产妇因产科子宫大出血而死亡或者切除子宫,从而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对产科子宫出血病理及产科因素分析与研究迫在眉睫。以下是我以我院的10例子宫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病理及产科因素对产科子宫出血的影响。1分析对象与方法1.1分析对象我院2011年到2012年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其中9例做子宫次全切除手术,1例子宫全切除手术;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2.1岁。收集患者的病理及产科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1.2分析方法7例次全切和3例全切的子宫均用4%的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2结果2.1病理检查

3、对这10例患者进行巨检,其中有8例患者子宫内膜有一定范围的粗糙面且呈暗红色,在粗糙面处做垂直切面,子宫肌壁与附着物之间界限不清。次全切除的子宫内膜面光滑且呈暗红色的患者仅有2例。镜检结果显示,患者的病因基本是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其中胎盘粘连是指胎盘绒毛与肌层直接附着,蜕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失,在粘连处有许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是平滑肌束间有多少不等的胎盘绒毛,但平滑肌未受到破坏。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的临床特性是中间型滋养叶细胞侵入较深肌层,散在或片状分布并分侵入血管壁,但不破坏血管。2.2产科检查对这10例患者进行产检,发现其中剖宫产时出血的7例,产后出血

4、的3例,自然分娩后出血的1例。10例中6例曾经做过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3讨论产科子宫出血是孕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稍有处理不当之处,便会造成孕妇生命危险。从我院2011年到2012年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病理及产科资料来看,除1例自然分娩外,其他患者皆采用剖宫产。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的技术也提高了,但其导致孕产妇死亡率仍然很高,是阴道分娩的8.1倍。3.1、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因素分析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等。分析对象中有患者胎盘粘连不稳固,可能患有子宫内膜炎,原因是他们曾做过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人工流产

5、术、刮宫术等操作对子宫内膜会造成损伤。胎盘植入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胎盘植入时,若破坏了血窦则会引起子宫大出血,除此之外,还发现一种少见的胎盘植入异常,即胎盘绒毛穿透子宫肌壁至浆膜外。超常胎盘部位反应是一种正常种植过程的非肿瘤性过度反应,中间型滋养细胞不仅大量侵入平滑肌纤维之间,而且侵入血管壁,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增多。3.2、产科子宫出血的产科因素分析产科子宫出血的产科因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很多,如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子宫收缩抑制剂或出现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前置胎盘指孕30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随着产程进展,子宫

6、峡部拉长,血窦破裂出血。胎盘早剥指在分娩前,胎盘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剥离,造成子宫大出血,造成此症状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症、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病的孕妇,比较常发生。胳带脱垂是由于胳带过长造成。4结语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造成产科子宫出血的因素有病理因素和产科因素,或其两者结合,在临床上产科因素比较直观,病理因素比较隐蔽,往往切除子宫后才能诊断。产科子宫出血是孕产妇中一种很常见危害性却很大的产科疾病,现在医疗上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此,产妇与产科室要做好到产前检查工作,对于存在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高发因素的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和诊断。参考文献

7、:[1]梁娟,李维敏,王艳萍等.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257-260.[1]陈汉平,许建平,鲁秋云,等.植入性胎盘24例临床分析[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7,26(3):241.[2]金夏祥,王爱忠,贾杭若等.超常胎盘部位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1):34-36.[3]丰有吉主编,李荷莲副主编.妇产科学[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