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ID:27965242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_第1页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_第2页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_第3页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_第4页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摘要】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动态的课堂富有创造性、富有激情,往往给教学带來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构建动态的课堂,需要随时捕捉课堂的亮点,敏锐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关键词】把握亮点捕捉信息调整教学构建动态的课堂【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146-02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学习,其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

2、生从“学会”化学知识走向“会学”化学知识。半然,构建动态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不用备课,不是盲目、被动、天马行空式地开展教学。而是教师依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地估计他们接触教学内容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备课时“宜粗不宜细”,用开放的心态设计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教师的准备工作应放在各种各样的可能的假设上。由于假设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可能也不必要有多种严密的方案。但教师必须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材料准备,以便因势利导,支持和引导学牛的学习。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随时把握课堂的亮点,不断捕捉,不断调整教学

3、。可见,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富有激情的,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对我们的化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就自己的教学活动谈谈如何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一、善用、巧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工具,但不要依赖教材。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我将教材的顺序作适当调整:先实践“水果电池”,然后体验锌、硫酸、铜原电池,通过录像说明这种电池的效率不高,再进行科学探索,引出盐桥电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善待错误学生在课堂上冋答

4、问题时,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不能因此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错误往往可以生成资源,形成动态课堂。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溶液时,遇到这样一道题:在1.0mol•L-lNaHC03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oA.c(Na+)>c(HC03-)>c(C032-)>c(H+)>c(0H-)B・c(11+)+c(Na+)=c(Oil-)+c(IICO3-)+c(CO32-)C.c(Na+)=c(HCO3-)+c(CO32-)+c(H2CO3)D.c(OH-)=c(

5、H+)+c(HCO3-)+2c(H2CO3)有学生很快选择了C和D,我让他分析过程,他回答说:C体现了物料守恒,D体现了质子守恒,还解释了A和B错误的原因。不少学生表示认同,但也有学生反对,认为D不正确,因为NaHC03溶液不能应用质子守恒。于是围绕D是否正确展开了讨论。我对学生的积极讨论表示赞赏,虽然有学生回答错误,但却为课堂提供了很好的讨论资源。于是我利用这个问题,先对比Na2C03溶液,分析电荷、物料、质子几个守恒关系的式子,然后分析为什么Na2C03溶液可以用D表示,而NaHC03溶液却不可以。接着我还引导学生如何表示NaHC0

6、3溶液中的c(H+)和c(0H-)的关系。学生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终于得出了:c(0H-)+c(C032—)二二c(11+)+c(H2C03)o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也明口了几个守恒关系的应用。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由学牛的错误答案引起,但由于老师的肯定,学生冋答问题的积极性并没有受到打击,反而由于他们的错误,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从而理清了许多模糊的问题,他们很高兴。所以,只要老师善待他们的错误,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很高,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借题发挥”,构建动态课堂,及时解决问题。三

7、、巧用提问新课程的教学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的把握和利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教师如果抓住这些“问题”作为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牛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引发更深、更广的问题,产生出奇不意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焕发出活力。例如:在复习盐类的水解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HC03—离子和[Al(0H)4]—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于是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理由是它们双水解

8、;马上就有学生表示反对,因为这两种离子水解均为碱性,不存在双水解问题,因此它们可以共存。后一种意见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同,他们在等我表态。我首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表示赞赏,因为他们大胆地把思维过程展现给了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