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6174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发热37例疗效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发热37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37例。两组病例均常规采用抗菌或抗病毒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扑热息痛治疗,治疗组加用尼美舒利颗粒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9%,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发热作用迅速持久,副作用少,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发热;尼美舒利颗粒;泰诺;百服宁;复方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1临床资料77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岁18例,>3岁~≤6岁16例;腋下体温≥39℃20例,≥37℃~<39℃20例;病程≤24h18例,>24h22例;并发高热惊厥5例。治疗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3岁15例,>3岁~≤6岁17例,>6岁5例;腋下体温≥39℃25例,≥37℃~<39℃12例;病程≤24h23例,>24h14例;并发高热惊厥4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常规采用抗炎或抗病毒等
3、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扑热息痛制剂如泰诺、百服宁治疗,给药剂量为每次10mg/kg~15mg/kg,每4h~6h1次,疗程为2d~3d。必要时加用复方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等药物,给药剂量均按常规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美舒利颗粒,剂量5mg/(kg·d),分2次~3次服用,疗程2d~3d。治疗期间不采用其他退热方法或退热药。3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体温在24h内退至正常,且未再回升。有效:体温在48h内退至正常,且未再回升。无效:完全退热时间超过48h。3.2疗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2.5%,
4、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9%,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讨论发热是由细胞因子和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的机体对疾病的适应性反应,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复制,增加干扰素的产生,提高白细胞的抗菌活性。但高热也有不利的一面,约2%~5%的儿童可能发生高热惊厥,其中33%的患儿还可复发。应用退热药不但可预防发热惊厥和脑损伤的发生,同时能减轻患儿不适〔1〕。正常发热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环氧合酶,在下丘脑产生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E2,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2〕。尼美舒利颗粒系磺酰苯胺类
5、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是一种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它与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均可抑制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发挥降低高热作用。尼美舒利颗粒通过口服吸收,服药后1h~2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半衰期为3h~5h,6h~8h仍能持续作用。尼美舒利颗粒几乎全部通过尿液排泄,即使多次服用也不会出现积累现象。新生儿肝肾功能不全,肝脏微粒体酶活性较弱,葡萄糖醛酸结合力较差,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而扑热息痛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故用药后易在体内蓄积,造成肝损害,故一般认为新生儿使用扑热息痛要慎重〔3〕。总之
6、,尼美舒利作为小儿退热药物,其退热作用迅速持久,副作用少,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