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优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优势【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中医药辨证治疗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MS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MS病因复杂,与遗传、病毒感染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病理改变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程偏长,以慢性进展型和复发缓解型多见;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
2、床治疗无满意、安全有效的方法,西医常用免疫治疗(如激素、环磷酰胺、免疫球蛋白等)及对症治疗,但免疫治疗不能改变其长期反复复发而致病情恶化的病程,且长期大量使用,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医药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MS亦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为MS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显示出中医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特别是MS防治方面的优势[1]。本文拟对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几点优势作一浅述。 1减缓疾病进程 MS病程长,急性期多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此后用泼尼松递减维持。但是,现代研究认为,激素治疗
3、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程,即使在缓解期,疾病还处于发展中。MS患者发病5~10年后,脑髓明显减少,脑容量急剧下降,病理表现为脱髓鞘,轴索损伤和星型细胞凋亡并存。反复发作的病人,还可伴有情感和智力的改变,表现为抑郁、焦虑和智力减退。中医药对于本病的优势在于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此外,根据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上汇于脑为脑髓和肝主疏泄,条畅情志的理论,借助中医药的补肾填精,益智健脑,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起到补益脑髓、
4、强肾壮督、愉悦情志、增进智力的作用,这些方面的作用正是西药所不能企及的。中医药的这些作用很有可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防止漫长病程中患者脑髓的减少和脑容量急剧下降。当然,欲取得这些疗效,长期坚持中医药治疗是关键。 2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副作用,减少撤减激素过程中复发次数 直至目前,MS的病因仍属不明,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国内外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MS,早期用药多能缓解,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激素减量或停药时病情复发,只好再加大激素用量,致使部分患者长期不能停用激素。激素等免疫药物对患者的
5、毒副作用众所周知,如痤疮、多毛、机体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乃至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引发糖尿病自发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因此,如何合理使用以及尽量减少激素用量而达到治疗目的,是治疗的关键。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人体自身的阴阳属性影响较大,导致病机错综复杂。在病机的甄别方面,最重要的是分清阴虚与阳虚,湿热与痰热。疾病的早期大多数是因为肺热壅于上焦,五脏积热而水亏致痿,结合本病是肝肾阴虚,邪阻于脑或脊髓,脑为诸阳之会,脊髓与督脉关系密切,后者为阳脉之海,所以在脑或脊髓病变时,常常导致阳气运行不畅
6、,郁而化热,热盛为毒,热毒伤阴。此外,早期使用激素治疗,也耗伤肾水致肝肾阴虚。随着病程的延长,在多次的缓解复发过程中,患者长期离不开激素,激素的副作用由早期的损伤肝肾之阴,到后期又转而损及肝肾之阳,结果出现阴阳两虚。所以本病早期是阴虚为主,长期不愈,转而阴阳两虚。另外辨痰热和湿热,舌苔黄腻为两者共同特点,但两者比较而言,痰热上焦多见,如心、肺、脑窍;湿热下焦为主,如膀胱、大肠、肝胆;痰热多由内生,湿热每多外感;痰热形成迅速,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急性病势出现,极易生风变动;湿热相对缓慢,病势缠绵。本
7、病初期,乃阳郁化热,灼津炼痰,而为痰热。痰热阻于舌络,可见舌僵语蹇;痰热蕴于肺,肺失宣肃,大肠传导失司,可见便秘。李贤[2]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应用激素后的MS,方选黄连温胆汤或四妙散加减:陈皮9g,半夏12g,茯苓15g,苍术15g,白术9g,枳实10g,竹茹9g,黄连6g,薏苡仁30g,牛膝15g,黄柏12g。急性期每日1剂,病情缓解后每周2~3剂,连续6个月,可有效减少MS的复发。 治疗方面,经验颇多,一方面抓住辨证论治的精髓:刘友章教授[3]认为,滋阴养血等方剂除有皮质激素作用外,生地、枸杞、知母
8、等尚有拮抗皮质激素反馈性脑垂体抑制作用,从而保护长期使用皮质激素者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加强巩固疗效,减少副作用。陆曦等[4]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MS35例临床观察,认为肝肾阴虚和脾胃虚弱为其基本证型,血淤和湿热证多见于病程较长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者,中医治疗分别选用左归丸(生地、熟地、枸杞、知母、丹参、白芍各12g,山茱萸、女贞子、鹿角胶、龟版胶、川牛膝、当归各10g,生甘草5g),六君子汤(黄芪、丹参各15g,党参、白术、茯苓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