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6718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从识解理论看古诗词英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识解理论看古诗词英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庞青秀王晓慧钱致富摘 要: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对应的语言表达。本文从识解理论的三个维度(详细度、视角和突显),探讨古诗词英译中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问题,以期促进译者在合理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性。.jyqkinence);3.视角(perspective)”(转引自陈忠平,2012)。其中这三个维度是密切相关的,视角决定了凸显,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会反映到详略度上。因此这三个维度的区分并不是很清晰,关于这点,本文不再详述。三、识解理论与古诗英译(一)详细度与译者创造
2、性详细度是识解者对某个实体进行描绘的精确或详细程度。如汉语中猛冲>冲>跑,从左到右反映了跑的精确程度的依次递减;英文中grief>sorroonarchneglecttheirduty?(许渊冲译)在此句诗的翻译中,“倾人城”和“倾人国”两个意象中都涉及到了“人”,许渊冲将“倾人城”中的“人”字译为“solidiers”,而将第二个“人”字译为“amonarch”,甚佳。原诗用两个“人”字,旨在表明意思层层递进,强化佳人的美丽程度的层层深化,精确度也越来越高。城中人的代表一般是“士兵”“人民”或“将军”;国家的代表通常是“国王
3、”。(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1:Fromhilltohillnobirdinflight;Frompathtopathnomaninsight.Alonelyfishermanafloat,isfishingsnoountainsandboocloak,Anoldmanfishinginthecoldriversnoountains”“tenthousandpaths”虽然和原文一样描写得很详细,但并不如译文1省略掉“千”和“万”翻译的诗歌效果好。译文1不仅能反映出原文中的山和路的数量之多,而
4、且言简意赅,富有诗意。(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译文1:Hooonappear?yheartisbrokenonmyysadhours?Aherdboypointstoacotamidapricotfloyandmiserable.ourningDay,Themourner’sheartisgoingtobreakonhisletamidapricotfloalday,Sobroken-heartedfaresthetravelerontheourner”;
5、译文2和译文4中虽然都关注的是“traveler”,但译文2描述的是所有路上的行人,而译文4的描述则聚焦在其所观察到的某个特定的行人。关于谁“借问酒家”,译文1和译文2选择的的是第一人“我”的视角借问酒家;译文3选择的是第三人称“他”的视角借问酒家;译文4则和原诗一样,采用被动语态,将视点集中在“借问酒家”的对象牧童上。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视角选择的问题上,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三)凸显与译者创造性凸显的形成原则是我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基于人类普遍的认知能力,中西方文化对同一事物的凸显度可能是一致的。如
6、英语“hehasfourmouthstofeedinhisfamily”和汉语“他家里有四张嘴巴要喂”中,对家里的人口,都将焦点凸显在嘴巴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表达同一事物时,其关注视角会有差异,相应地凸显度也会有所不同。如“Kissingerfeltthemassivebombingallbridgenearacottageastreamflohomeistheheartbrokenone.(许渊冲译)对此诗的分析,笔者主要从“西风”和“断肠人”这两个意象的翻译说明在中西文化中同一事物的凸显度的差异对译者创造性发挥的
7、限制。在该诗中,诗人借用“西风”来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在汉语文化中,西风通常是寒冷干燥的;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西风来自大西洋,带来盎然春意,东风则指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风。因此用来渲染凄凉气氛的风的认知域,在东方文化中凸显为“西风”,在西方文化中则凸显为“theeas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4]万昌盛,王倜中译,朱丽云编.中国古诗一百首[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5]许渊冲.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杨宪益,戴乃迭译.唐诗[M].北京:
8、外文出版社,2001.[7]湛明娟,张景华.识解理论视角维度下的诗歌翻译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庞青秀王晓慧钱致富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