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ID:23075409

大小:72.5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3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_第1页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_第2页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_第3页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_第4页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高中数学的探宄性教学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引导学生探宄性学习,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如何探究和反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多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索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教学方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指出:“数学探究”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宄、学习的过程

2、。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宄的课堂教学环境,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那么如何开展数学课程探究教学?一、唤醒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积极地寻找满足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贯穿介绍一些数学史(或数学家

3、)的趣闻轶事,利用数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奥秘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课本用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引入,我就补充介绍了高斯的生平及其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以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励学生学习。在学习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时,先把问题的背景介绍尽量详细一些,甚至生动一些,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思维更活跃,更有探究欲望。如学习“分段函数”时,课文通过有关“公共汽车的票价制定规则与里程数的关系”说明。在这个例题教学中,我先简要介绍了当地城市公交车的发展过程,接着调

4、查了同学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的经历等情况然后问:“公共汽车票价是怎么制定的呢?”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了,踊跃发言。这就为探讨“分段函数”的概念、表示法、作图等有关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深入,学习更有积极性。引入新课题时,教师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切入,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如立体几何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然后介绍几何体的名称、结构特征,探究性质等。只有切实唤醒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真正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

5、体会到学的'决乐。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宄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是认识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任务的过程。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创设恰当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

6、的顾问、朋友、伙伴。教师通过鼓励、启发、引导,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把这种课堂模式常态化,只有在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经常在引入新课题时使用。如课本每一章节的插图就是很好的创设问题情境的题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其中内容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探宄新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必然就局,也就容易形成新的知识。如学习“无穷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极限”时,我设计了如下题目:比较“0.99…与1”的大小。同学们很快

7、就回答“0.99…学生2:我是先求直线CC"的方程,再求它与I的交点P的坐标,后由中点公式求得C’的坐标。学生3:我是利用两圆心C与C'到I距离相等和CC"丄I来列方程组的。同样可解得对称圆圆心C'的坐标。教师:说得对!从中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便还有其他解法吗?教师:你的想法不错,从结果来看也是正确的,但这种方法是否可以用于任意直线呢?教师:我们能不能探讨一下其中的规律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教师:那么什么情况下这两直线互相垂直呢?学生5:当直线I的倾斜角为45°(或135°)时,易知直线PQ的

8、倾斜角为135°(或45°),这两直线互相垂直。教师:对!当I的斜率为1或-1时,有I丄PQ,由于丨平分PQ,因此点P与Q关于I对称。因此我们得到:推论1:在定理的条件下,若

9、A

10、=

11、B

12、类0,点P与Q关于I对称。教师:如果求的是曲线(包括直线)关于该直线对称呢?这种方法适用吗?学生6:因为曲线是由点组成的,所以求它关于该直线对称这种方法也适用o教师:说得对!因此,上述结论可推广为:推论2:曲线f(x,y)=0关于直线y=x+b(b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