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盨铭文再考

公盨铭文再考

ID:22389160

大小:54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8

公盨铭文再考_第1页
公盨铭文再考_第2页
公盨铭文再考_第3页
公盨铭文再考_第4页
公盨铭文再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盨铭文再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金项目]本文写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出乐器铭文研究”(03CYY006)、2007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7Z59)、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51104660)的资助。黄天树师对拙文多有指正,《语言科学》匿名审稿专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谨致谢忱。此字释读还有争论,为打印方便,此字以原形隶定时,均以△符号代替。下文引铭文出自《殷周金文集成》者直接在器名后括注器物编号,特此说明。公盨铭文再考陈英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37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510632说明:原载《语言科学》2008年第1期

2、。[提要]△公盨铭例特异,前所未见,文辞古奥,艰涩难读。文章在诸家考释的基础上,对△公盨的句读、语词、句子之缺省成分以及铭文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文章指出,“敷土、隓山、濬川”是大禹治水的三种方法,对此句的理解,必须充分注意大禹的神性。“(擣)方”指禹平定下土之后,对四方不服势力的征讨。“降民、监德”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康亡不楙”读为“康娱丕懋”,义即安乐勤勉。“孝友明”指四种德行,即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忧恤贫病,明察是非;“”释,相当于《周礼·大司徒》“六行”之一的“恤”。“好祀”义即“宜祀”。“复”训安,“克”训肩任。通过对与

3、△字相关字形的穷尽梳理,释△字为“豳”。盨铭与《尚书》“诰”体相同,可名之曰“豳诰”,通篇都是豳公的告诫之辞,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其铸造目的当如中山王方壶所云“明之于壶而时观焉”,亦如史臣舌簋所说“其于之朝夕鉴”。文章对以大禹开篇的原因及“德”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豳公盨语词考释铭文性质豳诰大禹治水德1引言△公盨是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02年春天在海外文物市场发现并购藏的,是近年发现的一件非常重要的西周青铜重器。铭文10行98字,刊布于《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期,同期发表了李学勤、裘锡圭、朱凤瀚、李零等四位学者的研究论文。

4、线装书局2002年10月出版了《△公盨――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除贺平《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代前言)》一文外,其它几篇文章均又刊《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6期。。2003年6月出版的《华学》第六辑集中刊发了饶宗颐、周凤五、罗琨、沈建华、张永山、江林昌等六位学者的研究文章。2003年10月于香港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上刘雨、邢文发表了有关论文,200319年《国际简帛研究通讯》第三卷第二至六期集中刊发了刘雨、邢文、邵望平等人的一组文章。此外王大有(2003)、冯时(2003)、连劭名(2003)、郑刚(2004)、师玉梅(2

5、004,2005)师氏《说“随山浚川”之随》(《古文字研究》第25辑)和《“随山浚川”之随》(《语言研究》2005年第2期)实为一文。、高华平(2004)高文认为“△”是“燧”字,力主释为“豳”是错误的。、徐难于(2006)、艾兰(2006)、李凯(2007)等学者也先后撰文对此铭进行讨论。以上除徐难于、艾兰、李凯论文外,其他论文的内容基本已被周宝宏(2005)《近出西周金文集释》一书采入。我在2003年的3月份直接依据拓本对盨铭作了考释初稿,后一直搁置,其中有些观点与上述诸文暗合。此盨有关于大禹治水的内容,且其文体与《尚书》相似,

6、涉及到相关文献的传抄和形成年代以及上古历史的认识问题,所以,尤为学界所重视,但此器铭辞古奥,尚有难以疏解之处,今不揣謭陋,在初稿及上述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盨铭再作梳理,略陈浅见,敬请方家教正。下面先按我们的理解写出释文,正文中按我们的理解分段解读(铭文省略之主语等句子成分用【】标示):天令禹尃(敷)土、隓山、濬川,【禹】廼(擣)方、埶(设)征。【天】降民监德,廼自作配卿(享)。民成父女(母)【即“天成民父母”】,生我王,作臣。氒【指“天”】颒(贵)唯德,民好明德,(憂,读優)才(在)天下。【民】用氒邵好,益□懿德,康亡(娱)不(丕)

7、楙(懋),老(孝)友()明,巠(经)齐好祀,无(頁兇,讀凶)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釐用考,申(神)復用犮首(髮,讀祓)彔(禄),永孚于(寧)。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悔)。此盨诸家多定在西周中期后段,可从。对此铭文,各家关注的焦点在大禹治水(尤其是“隓山”的讨论)和△公的身份。各家句读不一,说解纷纭,本文考释文字,如无必要,对诸家之说不作烦琐征引。2铭文考释第一段:天令禹尃(敷)土、隓山、濬川,【禹】廼(擣)方、埶(设)征。对此段理解,必须充分注意大禹的神性,而尽量避免过多“人性化”的理解。关于大禹治水的方法,很为诸家所关注,

8、理解也颇多分歧。“敷土”就是“布土”,顾颉刚(参周宝宏2005:231)、袁珂(参周宝宏2005:232)、裘锡圭(2002)等都认为“土”指的就是息壤,“敷土”就是用息壤堙填洪水。说可从。朱凤瀚从汉儒训“敷”为“分”,即别九州。李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