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

ID:32609802

大小:7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3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_第1页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_第2页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_第3页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_第4页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图:《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班图2002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古董市场购得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盨,其内底有10行98字铭文,称之为《豳公盨》,全铭如下(不作讨论的字按读法直接写出):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釐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凶。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釐用孝神,复用祓禄,永孚于宁。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诲!”这篇铭文,形式奇特,言辞古奥,内容涉及大禹治水的故事,因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先后参与讨论者已有二十多家,海外还曾举办专门的研讨会。意见仍很分歧。在本文中

2、,我们准备就铭文首句中的“天”字和铭文与《禹贡》的关系谈点看法,请大家指教。一、铭文“天”字解对铭文“天”字的解释,大别有两派意见:一派意见主张铭文中的“天”为天神上帝,相应地,铭文中的禹就具有天神性,作器者为豳公裘锡圭:《公盨铭文考释》,原载《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期,收入氏著《中国出土文献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6-77页;饶宗颐:《公盨与夏书佚篇〈禹之总德〉》,饶宗颐主编《华学》第六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第1-6页;刘雨:《豳公考》,张光裕主编《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03年10

3、月,第97-106页。;另一派意见则认为“天”即帝舜,禹为人王,作器者为遂公李学勤:《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原载《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期,收入氏著《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6-136页;周凤五:《遂公盨铭初探》,《华学》第六辑,第7-14页;江林昌:《公盨铭文的学术价值综论》,《华学》第六辑,第35-49页。。前者是支持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学说的,后者则基本上是反“古史辨派”的。可见“天”字的正确释读,对理解铭文关系重大,不可不辩。为了准确理解铭文的含义,我们将采用“文献考古学”的方法,把传世文献中与盨铭相关的文句作为基本分析单

4、位,将这些文句单位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根据文献的年代建立时代先后的“层位”关系,考察其变化。Ⅰa:命禹者为天9《尚书·洪范》:“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帝(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从上下文看,“天”、“帝”可以互换,均指上帝。铭文说“天命禹敷土”,而《洪范》却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虽然没有直接说明禹敷土治水事,但从上文鲧治水失败的叙述看,《洪范》也是讲禹治水之事,所以这里的“命禹者”应为“天”。《洪范》的成书年代,自刘节作《洪范疏证》并经梁启超宣扬后,学界多以为战国时人的造

5、作刘节:《洪范疏证》,载顾颉刚编《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五册,第388-402页;梁启超《跋》,同前,第403页。。但据近年来学者的研究,其书并不伪,其年代可能早到商末周初,或至少也应是西周时期的作品李学勤:《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收入氏著《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8-286页;李学勤:《叔多父盘与〈洪范〉》,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五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08-111页;上揭裘锡圭文,《中国出土文献十讲》,第69-70页。。所以,称“天”命禹,当是西周时代比较普遍流行的说法,而这个“天”,无

6、疑是指至上神上帝。Ⅰb:命禹者为帝或皇帝《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袁珂先生据《山海经》文本的内证,断定“此帝自应是黄帝”,亦即上帝袁珂:《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第536页。。其说甚是。《海内经》的年代,蒙文通先生以为可早到西周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原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1962年8月),此据氏著《先秦诸子与理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4-253页。有关《山海经》成书年代的综述,参看[英]鲁惟一主编,李学勤等译:《中国

7、古代典籍导读·山海经》,(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83页。。我们试作比较,即可发现《山海经》与《洪范》的故事结构是相同的,都是鲧失败——禹成功,至于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则诸说不同。《洪范》把鲧失败的原因归结帝“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海内经》说是“不待帝命”。但都是把成败的原因看作上帝的旨意,而与鲧、禹治水方法没有关系,这与后世通行的说法是相当不同的,应该是一种比较原始、早期的说法。“命禹者”又为皇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