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

ID:32609699

大小:35.4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13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1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2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3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4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5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6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7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8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9页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_第10页
资源描述:

《()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兼论西周“天配观”作者:徐难于作者简介:徐难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400715原发信息:《中华文化论坛》(成都)2006年第2期第19-24页内容提要:对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关键词:作配/配天/天配观/西周期刊名称:《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2006年05期  〔中图分类号〕K224〔文献

2、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6)02-0019-06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浅释——兼论西周“天配观”作者:徐难于作者简介:徐难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400715原发信息:《中华文化论坛》(成都)2006年第2期第19-24页内容提要:对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关键词:作配/配天/天配观/西周期刊名称:《

3、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2006年05期  〔中图分类号〕K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6)02-0019-06  公盨为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其以“论德”为主旨的铭文对西周思想文化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该盨铭作了考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见解,然而对“乃自作配鄉民”句的考释分歧却较大,故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探索。  关于“乃自作配鄉民”的主要考释意见有以下几种:  其一、断句为“乃自作配鄉(饗)”,“民”字下属,释为“使自己能够配天,即作为天之配而享天给予之命”[1]。  其二、“作配享民”是

4、指禹践位为王而言[2]。  其三、将“鄉”读为“相”,认为“‘作配相民’即言配天为君而治民”[3]。  其四、自作配之意即天为自己立配,将“鄉”读为“嚮”,认为“嚮民”就是“率民向方”[4]。  其五、断句同上述第一种观点,释为“民戴禹德,以之配饗上帝”[5]。  对此句例铭文的考释,关键在对“配”的理解,而上揭诸考释,实际包含四种类型。其一、将“配”作为名词解,其义为天所立之“配”。其二、以“配”为动词,其义为“配天命”或“配天”①。其三、“配”为动词,其义为祭祀中的“配享”。其四、将“配”笼统释为“禹践王位”。我们认为,上述观点中,第三种似不副文义,第四

5、种则失之笼统,因此,我们的进一步理解主要针对第一、二种观点。盨铭“乃自作配”的“配”,究竟是指称天所立的“配天者”,或是指称周王自己作为“天之配”,或者是指人王“配天”、“配命”的行为,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以迄今能见到的所有相关史料作为探索基础。  A钟:唯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朕猷有成亡竞。我唯司配皇天。  簋:亡康昼夜,经雝先王,用配皇天。  毛公鼎:皇天弘厌厥德,配我有周。  南宫乎钟:保四方,配皇天。  B《书·召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  《书·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  《书·君奭》: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书·吕刑》:

6、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今天相民,作配在下。  《诗·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诗·大雅·皇矣》: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诗·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古籍中,配通作妃[6]。《尔雅·释诂》:“妃,合也。”上古配、妃音同义近,故配也当有相合、配合、匹配之义。上揭史料中的“配命”、“配皇天”之“配”,即“合于天心之谓”[7]。上揭史料除毛公鼎的“配我有周”、《吕刑》的“作配在下”、《皇矣》的“天立厥配”三句例子外,其他句例的“配”字,皆为动词,而“配”的施动者,无一例外都是人君。

7、也就是说,配用作动词,是周人从人君的角度讲“合天心”、“匹配天命”。用作名词,则是从天帝的角度讲,“配”指天帝所选立的“配天命”、“合天心”者。《皇矣》:“天立其配,受命既固”,配,《传》曰:“媲也”,《笺》谓:“天既顾文王,又为之生贤妃,谓大姒也。”此“媲”义为“妃”②。妃,既可训为“配偶”,又可释为“配合”,但是郑玄将此“媲”训为“配偶”似欠妥。《皇矣》以“天命赋予明德者”为宗旨,文中之“命”指“天命”。征之西周铭文与载籍,凡与天命相关的配,或指“配合天命”,或称“配合天命者”,若将此“配”释为文王之配偶大姒,显然与上下文义扞格,且与西周类似用语习惯不符

8、。刘师培谓:“‘天立厥配’,谓天立与天配德之人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