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

ID:2231926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_第1页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_第2页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_第3页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_第4页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正向迁移能力的培养迁移,即搬移,从一处搬到另一处.心理学认为,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学生对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学生能否顺利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的应用上,是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一位名人曾说过“解题意味着把要解的问题转化为已解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要解决的新问题中,将新问题运用迁移方式转化为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下面就我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题目,如何进行知识正向迁移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来探讨知识正向

2、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对知识本质探索的体验并掌握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前提条件  例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4,3),B(2,0)两点,当x=3和x=-3时,这条抛物线上对应点的纵坐标相等.经过点C(0,-2)的直线l与x轴平行,O为坐标原点.  (1)求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的圆记为⊙A,判断直线l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直线AB上的点D的横坐标为-1,P(m,n)是抛物线y=ax2+bx+c上的动点,当△PDO的周长最小时,

3、求P点的坐标.  解析本题的(1)(2)问较易解答,那么第(3)问学生如何迁移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3)问中要求当△PDO的周长最小时,P点的坐标,因为D,O的位置已确定,本题实际上就是要确定P点位置在何处时,PO+PD最小.本题是个最短路径问题,而这时学生已学习过最短路径的知识:如图1,在直线l上求点P,使PO+PD最短.学生们都知道只要作出O关于l的对称点O′再连接DO′就可得P点的位置,它的本质是将PO转化成跟它相等的线段PO′,从而得PD+PO=PD+PO′.当P为DO′与l的

4、交点时就是所要求的点.而这道题将直线变成了抛物线,如果直接将最短路径问题知识死搬到这儿很显然问题解决不了,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很多同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在上面的问题中学生只要体验并掌握了最短路径问题本质,教师真正让学生通过对最短路径问题探究体验知识的本源,从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得到了发展,再加上第(2)问的暗示,学生就能顺利将最短路径问题正迁移到这儿,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最短路径问题的本质即将线段PO转化线段PO′,而本题,只要能将这一转化的本质方法迁移到这儿.如图2,将线段PO转化为跟它

5、相等的线段——P到直线l的垂线段PH,则这时的PO+PD要最短,只要PH+PD最短.过点D作直线l的垂线DH,交抛物线于E.点垂足为H,则这时的E点即为所要求的P点(如图,显然可证),这样就成功地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这个问题上来,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理解课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灌输了最短路径问题的知识,只是掌握了画图方法,学生并没有体验并掌握最短路径知识的本质,更谈不上思维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也达不到知识迁移的能力提升.  因此作为教师平时在教学

6、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体验知识本质的探索,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也说明了,要使学生能将知识正向迁移,关键是学生能通过探索体验并掌握到知识的本质,而不是仅仅掌握方法.  二、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观察问题与已掌握知识间关系,培养迁移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断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不断实践来培养.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如何通过恰当引导更好地培养迁移能力呢?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引

7、导.引导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握好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才更有效.例如在学生解完“分解因式7a(a-2b)-8(a-2b)”后,在完成“分解因式7a(a-2b)-8(2b-a)”时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时一位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而是直接给学生讲解了本题的解法,从而学生会解这类的题型,而另一位老师则对学生进行了如下引导:“同学们先观察本题和上题有何不同.”生:“上题中的减号后是8(a-2b),而本题减号后是8(2b-a).”师:“8(2b-a)与8(a-2b)是什么关系?”生:“互为相反数

8、.”师:“能否想办法把本题变形,使得后一部分与上题一样呢?”当教师引导到这儿时同学们豁然开朗:只要本题通过提取负号变形,那么就可以像上题那样提取公因式(a-2b)了.  很显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后一位老师恰当地引导学生将问题与例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例题的解法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注意引导学生变式、分类、总结提升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