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52861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控制服用螺内酯用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控制服用螺内酯用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于业民(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医院循环内科116001)【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66-02【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袞竭的临床体会。方法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袢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螺内酯40mgU服,1次/H。半年后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比对
2、照组明显提高,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袞竭患者的心功能,并且降低死亡率。【关键词】螺内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袞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后第三个能降低心力袞竭患者死亡率的药物[1]。我们应用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3、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定。按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4.2±12.3)岁,其中心功能II级13例,111级18例,IV级14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病程5-18年,平均(6.9±3.4)年。对照组45例,其中
4、男24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5.2±11.8)岁,其中心功能II级15例,III级17例,IV级13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病程6-18年,平均(6.7±3.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血意义,(P>0.05)o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袢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螺内酯40mg口服,1次/日。应用半年后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治疗效果。1.3疗效评定根据患者的症
5、状、体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评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宵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LVEF及临床疗效及死亡率见表1及表2。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LVEF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o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死亡率降
6、低,差异奋统计学意义,P<0.05o表1两组前后两组患者LVEF比较表2两组患者疗效及死亡率比较3讨论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在心力衰竭的研究方面,分子细胞生物学冇很大进展,神经内分泌活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比血流动力学异常占主导地位,醛固酮作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能引起心肌和周围血管纤维化,增加镁的排泄,促使儿茶酚胺释放,进一步使内皮功能失调,血管顺应性降低。醛固酮通过I型和II型胶原蛋白的作用使心肌过度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厚,心肌间质结构紊乱,全身血管收缩,恶化了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心力衰竭
7、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醛固酮增加,心肌组织冇人量醛固酮受体,介导了心室重塑。有研究表明,醛固酮通过增加纤溶激活物抑制物地水平抑制纤溶[2]。ACEI制剂治疗心力衰竭时存在醛固酮逃逸现象[3】,因此,不能完全阻断醛固酮的合成。即在原有ACEI制剂治疗心力衰竭时,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短期下降,若长期应用后有增高现象。螺内酯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具奋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并通过排钠保钾的作用及减少镁的丢失,调整细胞内外钟、镁的平衡,减少心肌重塑,防止或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改善血管的顺砬性[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