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

ID:20586937

大小:8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_第1页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_第2页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_第3页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_第4页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课时 向量的数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课时向量的数乘(二)教学目标: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重点: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用.教学难点: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用.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及运算律,并了解了两向量共线的条件.这一节,我们将在上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运用.Ⅱ.讲授新课[例1]已知ABCD,E、F分别是DC和AB的中点,求证:AE∥CF.证明:因为E、F为DC、AB的中点,∴=,=,

2、由向量加法法则可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CF[例2]已知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证明AO=OC,BO=OD.分析:本题考查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以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综合应用.证明:∵A、O、C三点共线,B、O、D三点共线,∴存在实数λ和μ,使得=λ,=μ.设=a,=b,则=a+b,=b-a∴=λ(a+b),=μ(b-a).又∵+=,∴a+μ(b-a)=λ(a+b),即-6-(1-μ-

3、λ)a+(μ-λ)b=0,又∵a与b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μ=λ=,∴AO=AC,BO=BD,即AO=OC,BO=OD.[例3]已知G为△ABC的重心,P为平面上任一点,求证:PG=(PA+PB+PC).证明:如图,设△ABC三条中线分别为AM、BK和CL,则易知AM=3GM,由向量中线公式有:=(+),=(+),∴+=(+)①同理可得+=(+)②+=(+)③由式①+②+③得:2(++)=(+++++)=0∴++=0∴3=++=(+)+(+)+(+)=(++)+(++)=++∴PG=(P

4、A+PB+PC).[例4]AD、BE、CF是△ABC的中线,若直线EG∥AB,FG∥BE.求证:ADGC.证明:如图,因为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6-又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所以-=-,所以=(+)=+=+=所以ADGC.[例5]设四边形ABCD的两对角线AC、BD的中点分别是E、F,求证:|AB-CD|≤EF≤(AB+CD).证明:如图,∵=++,=++,∴2=(+)+(+)+(+)∵E、F分别是AC、BD的中点,∴+=0,+=0,∴=(+)又∵|||-|||≤|+|≤||+|

5、|,∴|||-|||≤||≤(||+||),即|AB-CD|≤EF≤(AB+CD).Ⅲ.课堂练习课本P68练习1,2,3.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基础上,能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简单应用.Ⅴ.课后作业课本P69习题9,10,12,13-6-向量的数乘1.已知ABCD中,点E是对角线AC上靠近A的一个三等分点,设=a,=b,则向量BC等于()A.2a+bB.2a-bC.b-2aD.-b-2a2.若=5e1,=-7e1,且

6、

7、=

8、

9、,则四边形ABCD是()A.平行四边形

10、B.等腰梯形C.菱形D.梯形但两腰不相等3.设D、E、F分别为△ABC的边BC、CA、AB的中点,且=a,=b,给出下列命题:①=-a-b②=a+b③=-a+b④++=0.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A.1B.2C.3D.44.若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4e1,=6e2,则3e2-2e1等于()A.B.C.D.5.已知向量a,b不共线,实数x,y满足等式3xa+(10-y)b=2xb+(4y+7)a,则x=,y=.6.在△ABC中,=,EF∥BC交于点F,设=a,=b,用a、b表示向量为.7.

11、若ke1+e2与e1+ke2共线,则实数k的值为.8.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中,E为AD中点,F为BC的中点,求证:=(+).-6-9.在△OAB中,C是AB边上一点,且=λ(λ>0),若=a,=b,试用a,b表示.10.如图,=a,=b,=t(t∈R),当P是(1)中点,(2)的三等分点(离A近的一个)时,分别求.-6-向量的数乘答案1.D2.B3.C4.B5.6.-a+b7.±18.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中,E为AD中点,F为BC的中点,求证:=(+).证明:∵+++=0,+++=0∴=++,

12、=++两式相加,2=+++++∵+=0,+=0∴=(+).9.在△OAB中,C是AB边上一点,且=λ(λ>0),若=a,=b,试用a,b表示.解:=(b+λa)10.如图,=a,=b,=t(t∈R),当P是(1)中点,(2)的三等分点(离A近的一个)时,分别求.解:(1)∵P为中点,∴=(b-a)∴=a+(b-a)=(a+b).(2)∵=(b-a)∴=a+(b-a)=(b+2a).-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