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

ID:20489738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_第1页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_第2页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    /李声智王敏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关系到其确立教学目标的合适与否,教学方法的选用合理与否,教学设计实用简洁与否,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怎样解读文本,要关注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笔者觉得要做到“三多三少”。    一、多关注言语表达,少纠缠文本内容    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中往往专注于文本讲了什么,要么在人文上深挖洞,要么满足于紧张的故事情节,忽视了对文本表达方式,诸如文本语言的特色、谋篇布局、句式标点以及遣词炼字等方面的重

2、视与挖掘。而阅读活动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表达的“秘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敏锐地捕捉到文本表达的“秘妙”,在设计时要依据文本的表达特点,设计出致力于学生“言”“意”兼得的预设程序,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曾经组织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集体备课,有不少教师说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宏伟,应该在课前将各景点制成优美的课件,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欣赏、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行径的痛恨。在课堂上,教师对第

3、三自然段的教学思路是找出描写圆明园过去辉煌和宏伟的句子——采用各种方式,边朗读第三自然段,边欣赏优美的课件——引导学生谈感受。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是非语文的能力。    对此,我们进行了二度备课。备课之前,我就第三自然段的解读以及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不假,学习这段确实有助于帮助学生感悟圆明园的宏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是我们所教的是语文,在实际教学中,这节课我们是否彰显了语文课程意识,即是否关注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提升言语品质等目标。

4、基于此,第三自然段虽然罗列了众多景点,但绝不杂乱无章,那就是善于从对立面进行罗列,即建筑风格的大小相间、城乡结合、仿创并举、中西合璧。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罗列,但是我们读起来不觉得哕唆,原因就是使用了不同组别的连词,如“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种特殊的构段方式告诉学生,要将抽象的语文知识极为巧妙地渗透到具体的情境和文字中去,使学生理解言语内容,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真正把握言语形式的运用规律和技巧,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多关注学生的视域,少

5、彰显教师的精深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设“生”处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发展需要去权衡取舍,即多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达成度以及学生的可接受度。(语文教学论文 ..)但教学实际却恰恰相反,尤其是在很多公开课上,不少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教学功力,显示自己的创造性,往往进行视角独特、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的文本解读,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远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雾里看花。    特级教师朱瑛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教学《长城》时,问学生:“你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

6、你对长城的感受是什么?”似乎不满足于学生回答的“伟大”“气魄雄伟”“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教师也谈了自己读了长城的感受:“我还读出了阻隔,长城隔开了中原与塞外,隔开了关内与关外,阻隔了中华文明前进的道路。”之后,教师还引导学生谈为什么修建长城,同时还出示了清朝康熙皇帝不修建长城的文字资料,大谈特淡康熙不修长城的原因是为了“融合”。    这种“阻隔”与“融合”的解读,完全出自教师的一厢情愿,没有遵从文本的共识价值取向。笔者以为,教师追求深度解读文本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现在在哪里?学生将走向哪里?我们如何与

7、学生一起走向那里?切不可将本应用一辈子去渎的书,苛求学生在童年用一堂课读完。    三、多从整体去考虑,少对文本进行断章取义    我们之所以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实际上就是要准确认识文本的主旨,明确写作的目的。如此,才有可能将文本解读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即面对丰厚而深刻的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鉴别与取舍,实现问题和结构的优化,真正对文本解读做到教材化、教学化处理。    我听过不少教师讲《乡下人家》的公开课,也看到不少教师写过的该课文的教学设计,大多将它当成写景的文章来讲。而当我们细读文本后就会发现,文章只有第

8、一、二自然段有写景的成分,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鸡群觅食、鸭群嬉戏、院落晚餐、夜听虫鸣等内容。因此,从整体上审视,这篇文章本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生活情趣的生活散文。这样,了解了其主题内容并非是写景的,其主题思想也就不是赞景咏物,那么在教学时就不能当作写景的文章来设计。    基于此,我在设计《乡下人家》的教学时,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