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探讨

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探讨

ID:20424564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探讨_第1页
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探讨_第2页
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的探讨在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后蹬力量是提高跑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如果能较好地掌握先进的后蹬技术,对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短跑“屈蹬式”后蹬技术的介绍和简要分析,说明了“屈蹬式”后蹬技术能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同时也是今后短跑项目教学和训练时应当普及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胶跑道的问世和普及,训练方法的创新及运动员身体素质等因素的改变,短跑的后蹬技术发生了相应变化,与传统的“后蹬型”技术相比,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均采用“屈蹬式”后蹬技术。所谓“屈蹬式”技术是指在跑的后蹬阶段,支撑腿下肢三关节,特别

2、是膝关节不充分伸直(膝角约155°)的后蹬技术,这种技术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该技术已日趋完善,并为世界各国众多优秀短跑选手所采用(如刘易斯、贝利等)。国内外田径研究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屈蹬式”技术比传统的“后蹬型”技术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一“屈蹬式”技术后蹬动作幅度小,后蹬时间短,大腿前摆快,有利于提高步频。现代短跑技术正朝着加快摆蹬动作速度,缩短支撑与腾空时间,提高步频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的后蹬理论强调后蹬力量对跑速的影响,在技术上要求后蹬时支撑腿胯、膝、踝三关节充分伸展,通过加长蹬地工作距离,延长作用力时间达到增大后蹬力量提高跑速

3、之目的。这种传统的“蹬直式”技术已不适应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需要。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我国短跑选手在技术上大都采用“蹬直式”技术,后蹬结束时膝角较大,导致支撑时间过长,步频减慢。而现代“屈蹬式”技术强调步频对跑速的影响,在后蹬时不过分要求后蹬结束时膝关节伸直,膝角一般在150°~155°左右,这样虽然后蹬力量相对小了,但却大大增加了后蹬动作速度,缩短了支撑后蹬时间,相应地腾空时间也就缩短,两腿摆蹬动作易于协调一致,有利于提高步频。如采用“屈蹬式”技术的美国运动员B与采用“蹬直式”技术的我国运动员A相比较(见表1),支撑后蹬时间,美国运动员为0.061秒,占整个支撑时间的64.0%,我国运动

4、员为0.062秒,占整个支撑时间的70.5%;支撑与腾空时间之比,美国运动员为1:1.2,我国运动员为1:1.46;美国运动员步频为4.8步/秒,我国运动员为4.64步/秒。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比“蹬直式”技术更能有效地提高步频。表1中、美短跑运动员技术比较表(一)占整个支撑(屈蹬)时间支撑后蹬时间腾空时间占一步时间支撑与腾空时间之比步频步/秒AB70.5%64.0%0.062″0.061″0.128″0.112″59.3%54.2%1:1.461:1.24.644.8二“屈蹬式”技术小腿前倾大,与地面夹角小,后蹬角小,增大后蹬时的水平分力,重心起伏小,有利于增大步幅,

5、提高短跑的实效性。短跑技术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跑动时路线的直线性和向前性上。由于人体结构的特点,在后支撑阶段,(人体的运动实质是以前足掌为支撑点,以小腿为杠杆的转轴,体重通过小腿骨加于踝关节处。人体此时所受的支撑反作用力是由重力、惯性力和肌肉收缩力合成的,为腓肠肌近固定收缩时,由于踝关节固定转动轴的作用使跟部在受到沿小腿方向拉力的同时,支点还受到一个与之方向相反的后推力,这个后推力的反作用力又是支撑反作用力的一部分,所以,)如果能使小腿与地面的夹角减小,则支撑反作用力与地面的夹角也将随之减小。从跑的技术动作分析,在后蹬阶段,阻止膝关节过分后伸,即可使小腿与地面保持较小的夹角。而传统的“蹬直

6、式”技术过分强调后蹬时膝关节的充分伸展,蹬地角大,小腿前倾小,与地面夹角大,不利于提高跑的直线性和向前性。虽说跳动中人体水平分力的大小,是由后蹬力量和后蹬角度来决定的,但在后蹬力量一定时,决定因素就取决于后蹬角度的大小,如甲乙两个运动员,后蹬力量F均为100kg,甲的后蹬角为47°,乙的后蹬角为55°,则有:甲:Fx=Fcos47°=68.2kgFy=Fsin47°=73.1kg乙:Fx=Fcos55°=57.4kgFy=Fsin55°=81.9kg两者相比较,乙的Fx只有甲的84.2%,而Fy却是甲的112%。显然,甲跑动时的向前性要比乙好。从表2可看出,采用“蹬直式”技术的我国运动员A

7、,其后蹬角和小腿前倾角均比采用“屈蹬式”技术的美国运动员B大,这说明“屈蹬式”技术较“蹬直式”技术优越,在后蹬时不要求支撑腿过早用力蹬伸,而是等重心移过支撑点较远后才进行后蹬,这样小腿前倾大,后蹬角小,跑动时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小,增大了向前的水平分力而减少了人体向上的垂直分力,提高了人体水平位移速度,利于跑速的提高。表2中、美短跑运动员技术比较表(二)后蹬角度小腿前倾角度A62.7°41.8°B56.6°32.1°三“屈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