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29789
大小:3.5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06
《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解放军323医院放疗中心李刚课件概要1.脑膜瘤概述(分布、病因、病理、影像诊断)2.脑膜瘤的治疗方法3.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膜瘤概述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脑膜瘤的人群发生率为2/10万,占颅内肿瘤15%-20%之间,仅次于胶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好发,儿童少见,女稍多于男。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多属良性,恶性或恶性变仅占1-2%。好发部位为:幕上89%,幕下11%;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多见,其次为颅底,脑室内较少。近年来脑膜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许多无症状的脑膜瘤
2、多为偶然发现,生长慢,病程长。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居多。病理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病理分类,将脑膜瘤分为3种病理级别:良性(I级)、非典型性(II级)和恶性脑膜瘤(III级),而基于脑膜瘤的组织学表现,将脑膜瘤可分为16个亚型,与以往分级相比,最大变化在于:即使肿瘤病理表现为良性,但只要侵犯脑组织都应归于II级。大部分脑膜瘤是良性(I级)的(约占80%),脑膜型、纤维型和
3、移行型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脑膜瘤。而脊索样变型、透明细胞型、非典型性和骨侵袭型脑膜瘤则归为II级。良性脑膜瘤也能侵袭硬脑膜、硬膜窦和颅骨,甚至侵犯颅底,眼眶或海绵窦,肿瘤性质虽然良性并且生长缓慢,但在复发率和病死率上却类似于非典型和恶性脑膜瘤[3]。非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占20%~35%,良性脑膜瘤全切后5年复发率约为5%,而非典型性脑膜瘤5年复发率则达40%,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恶性脑膜瘤较少见,仅占1%~2%,但术后复发率却高达50%~80%,中位生存期小于2年脑膜瘤影像基本诊断标准1.“广基底”征2.均匀强化3.脑膜尾征4.脑脊液分离(T2平扫)脑膜瘤
4、手术脑膜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并结合下列因素考虑:①肿瘤不在颅底,应争取早期手术和全切除肿瘤;②肿瘤在颅底,位于鞍结节、嗅沟、蝶骨平板、桥小脑角等者应早期手术,对于蝶骨嵴扁平脑膜瘤、斜坡脑膜瘤扁平型,如无高颅压症,或暂缓手术。手术分型为便于判断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有学者提出下列的手术分级标准,现为大家采用:Ⅰ级:肿瘤肉眼全切除,包括切除与肿瘤粘着的硬脑膜和颅骨以及受累的静脉窦;Ⅱ级:肿瘤肉眼全切除,与瘤粘着的硬脑膜仅电凝烧灼;Ⅲ级:肿瘤肉眼全切除,与瘤粘着的硬脑膜未切除或电凝,受累的静脉窦和颅骨也未处理;Ⅳ级:肿瘤部分切除;Ⅴ级:仅开颅减压,对肿瘤或活检或未做
5、活检。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临床和基础观察提出simpson 0级切除的概念,也就是切除受累硬膜周围2cm的正常硬膜。手术及术后并发症1.术中出血幕上脑膜瘤手术开颅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2.功能缺损术中出血造成术野混乱,容易误伤邻近的组织结构。3.肢体瘫痪肿瘤剔除后产生减压性脑水肿,发展缓慢者通常于术后第二天出现肢体瘫痪。4.死亡尽管手术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仍然存在,与手术医生的经验技术及手术切除率密切相关。预后及转归【预后与转归】脑膜瘤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位置、可切除性及类型。同样组织学类型的肿瘤,脑凸面者可完全切除,预后要优于累及海绵窦的颅底脑膜瘤
6、。使用WHO分类法,不同类型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典型即良性者术后5年复发率仅为3~7%,不典型者复发率约为1/3,而间变型肿瘤复发率高达75%。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脑膜瘤的预后也不断改善。海绵窦区脑膜瘤伽马刀治疗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NCCN指南比较2011.11/2012.3结论脑膜瘤具有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斜坡、蝶骨嵴内侧等颅底深部脑膜瘤适合伽马刀治疗小体积(直径‹3cm),大脑凸面者慎重。手术后残余肿瘤,术后复发肿瘤适合伽马刀治疗文献报道:肿瘤控制率(缩小和不变)占89%以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加重低于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