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7641
大小:383.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31
《四环素和氯霉素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4章(三)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广,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某些厌氧菌、放线菌,还具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常称之为广谱抗生素。概述第一节四环素类抗生素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四环素类基本化学结构相同,均具有菲环,仅在5、6、7位上的取代基有所不同。有天然产品和半合成产品两类。天然产品有金霉素、土霉素(氧四环素)、四环素等。半合成产品有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美他环素等。天然产品广泛用于临床后,由于细菌产生耐药性,疗效降低,又有相当的毒性,故较早进行了结构改变,
2、发展出半合成衍生物。和四环素相比,半合成衍生物抗菌活性得到加强,服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轻。金霉素和土霉素的已经基本不用于全身给药。【抗菌作用】各种四环素类抗菌谱基本一致,强度各不相同。抗菌活性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金霉素>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为快速抑菌剂,常规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呈杀菌作用。各品种间具有交叉耐药性。对G+菌活性高于G-菌。抗菌谱包括:临床常见的G+菌和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李斯特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破伤风梭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大多数弧菌属、布鲁氏菌等对70%以上的厌氧菌有
3、效,但作用不及林肯霉素、氯霉素、甲硝唑,临床一般不选用治疗厌氧菌感染立克次体、不典型分枝菌属、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阿米巴原虫对四环素类敏感。【作用机制】抑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进入细胞后,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始动复合物的形成,并抑制氨酰tRNA与mRNA-核蛋白体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肽链延长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另外,四环素类也能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细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哺乳动物细胞不存在主动转运四环素类药物的生物机制,其核糖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低,因
4、此,机体内的四环素类药物仅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耐药性】耐药机制包括:1.细菌产生核蛋白体保护因子(TetM和TetO),四环素与之结合后,与核蛋白体的结合被抑制。2、细胞壁的外膜孔蛋白表达降低,药物进入细胞内减少。3、诱导排出因子(TetA-E,TetK和TetL)在细菌细胞膜表达,促进药物排出细胞外。4.细菌产生灭活酶。具有交叉耐药性。【体内过程】吸收:四环素和土霉素口服吸收不完全,且受食物的影响。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且不易受食物的影响。四环素类可与金属离子(Ca2+、Mg2+、Al3+、Fe2+、Fe3+等)形成不吸收
5、的络合物,故应避免与铁制剂、含镁和铝的抗酸药及牛奶等同服。抗酸药降低胃液酸度,也不利于四环素类的吸收。分布: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较大。组织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肝、脾、皮肤、骨髓、牙齿和骨骼。能很好地渗透到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和羊水中;脑脊液中浓度低,约为血药浓度的1/10。代谢与排泄:该类抗生素在肝脏中聚集浓缩,排入胆汁,其浓度为血药浓度的5-10倍,进入肠道后可重新吸收形成肝肠循环。除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外,其余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从肾脏排泄。【临床应用】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
6、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持久的应用,已经促使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四环素类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加重。近年来,其使用日益减少。鉴于该类药对于一些特殊病原体有相当活性,故仍作为首选或次选药物,主要选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四环素。四环素类作为首选药物可用于:1.衣原体感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鹦鹉热、各种沙眼衣原体感染。2.立克次体感染:流行及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4.回归螺旋体感染至今四环素仍是最有效药物。5.布鲁菌病对急慢性布鲁菌病均有效,重症者可合用链霉素。还可以首选用于:鼠疫、霍乱、幽门
7、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卟啉单胞菌引起的牙周炎等。其他适应症①慢性气管炎冬季反复发作,以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②葡萄球菌、链球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③治疗痤疮、酒糟鼻:四环素是目前治疗酒糟鼻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疗效与甲硝唑相当。1.胃肠道反应: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部不适。个别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不良反应】2.二重感染:口服或静注均有较高的二重感染率,易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常为耐药菌引起。常见有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身体腔道感染,其中以肠道感染最常见。严重者发生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3.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8、四环素类能沉积在胎儿和婴幼儿骨骼和牙齿中,引起牙釉质变黄及发育不全。妊娠、哺乳以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4.肝肾毒性:大剂量或静脉注射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肾功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