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培土制水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土制水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汤肝硬化腹水是肝病发展至晚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所诱发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近年来,笔者以培土制水法为主,采用自拟健脾利水汤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8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作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16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健脾利水汤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6~73岁,平均48岁;病程1~26年,平均10.32年;单纯腹水71例,合并胸水9例。对
2、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4岁,平均48.72岁;病程1~25年,平均11.15年;单纯腹水68例,合并胸水12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中有关标准,并结合临床,经肝功能、腹部B超、胸部X线片或CT扫描检查确诊。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2治疗方法5对照组:①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休息,限制水盐摄入量,以高蛋白质、高热量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饮食为宜,补充白蛋白,保肝护肝等支持疗法,补充能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积极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②采用螺内酯和呋塞米(按100∶40比例)联
3、合应用以利尿,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最佳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利水汤(组成:红参(另炖)10g,黄芪50g,炒白术20g,生山药20g,炒薏苡仁30g,陈皮12g,茯苓30g,泽泻30g,赤芍20g,益母草50g,大腹皮15g,炒枳壳10g)。每日1剂,加水浓煎,少量频服。有出血倾向者,去赤芍、益母草,加仙鹤草、白茅根、墨旱莲;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桂枝、生姜等温阳化气行水。 3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进行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血脂中相关指标;诊疗过程中测定患者体重及腹围。每周1次肝功能及血脂检查,4周复查B超,通过治疗前后所测定的指标变
4、化评定疗效。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4临床疗效5 4.1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标准”(试行)草案。显效:腹水及水肿完全消退,平脐腹围缩小8cm以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及一般状况良好,体检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检查未发现液性暗区,脾脏缩小;好转:腹水及水肿大部分消退,平脐腹围缩小3cm以上,主要症状减轻,食欲及一般状况改善,体检轻度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提示少量腹水,脾脏缩小或无变化;无效:腹水无减少或增多,主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或出现并发症死亡。 4.2结果
5、 (见表1~表3)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3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5讨论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鼔胀”、“水臌”5范畴,主要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内而形成腹水,其病本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同病,属本虚标实之证。首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培土制水”之法,亦即治本之法。其次,该病初起病在肝,多由于治疗不当,又
6、出现肝脾同病,导致肝郁气滞,脾运无力,水湿内停;病久及肾,脾肾阳亏,水失气化而形成腹水,或腹水加重,所以,健脾利水切中病机之要。第三,在治疗方面,初期应遵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顾护胃气”贯穿治疗的始终;该病中后期,往往经过大量、长久清热解毒药物的治疗,正虚邪实更加明显,而正虚则以脾肾阳虚为显,是为此时病机之关键,加入少量温阳化气行水之品,振奋脾肾之阳,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方取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气为君;黄芪、茯苓益气健脾利水,泽泻、薏苡仁健脾渗湿,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共为臣药;益母草、赤芍、大腹皮活血化瘀、利尿消肿为佐;陈皮、枳壳理气调中为使。全方共奏健脾
7、益气活血利水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益气健脾药物不仅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有利于白蛋白的升高,提高淋巴母细胞的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有诱生干扰素作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扩张肝血管,增加肝血流量,从而防止肝细胞坏死,加强病灶修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利水渗湿药能增加胆汁分泌,利胆退黄。此外,黄芪能够补气利水,加强其他药物的利水作用。本观察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培土制水为法采用健脾利水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具有较好的疗效。5【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