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

ID:1519291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_第1页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_第2页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_第3页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_第4页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护理体会作者:王建伟柴丽菊张艺琼【摘要】通过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并开放植骨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护理,我们得出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关键词】慢性骨髓炎引流护理【Abstract】Toinvsestigatethenursingcareofchronicostemyetilispatientwiththetreatmentofvacuum-sealingdrainage,takethechinesemed

2、icin-HenGuandopenningbonegraft,wegettheconclusionsthatthereasonableandeffectivenursinginterventionisanimportantcomponentelement,itcanshorterthehospitalizationtime,improvethecurativeeffectandlowerthehospitalfee.【Keywords】chronicostemyetilisdrainagenursing5慢性骨髓炎常由于急性感染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3、、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差,全身药物治疗难以达到局部足够的药物浓度获得满意疗效。传统治疗方法为清创后灌注冲洗或抗生素骨水泥串珠填塞,这种治疗方法与创面清创彻底有重要关系,容易遗留污染组织导致感染复发。我科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脉冲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并开放植骨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57岁,平均38岁。发病部位:胫骨10例,股骨3例,跖骨1例,跟骨2

4、例。病因:术后发病2例,外伤14例,其中交通伤12例,摔伤4例。病史:3个月~8年。临床症状:局部肿胀、皮肤暗红、色素沉着、压痛,有经久不愈的窦道及脓液流出,周围常有多处创口或手术瘢痕。治疗前X线片:骨质硬化,有死骨、死腔或形成包壳。16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无菌生长3例,一种菌生长7例,两种菌生长3例,三种菌生长3例。1.2治疗方法病灶清除取出所有内固定材料、脉冲冲洗、VSD负压引流、开放植骨经过多次的更换VSD(一般3~5次,最多为9次)处理后创面大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且分泌物很少时即可行开放植骨,骨痂并未完全长牢固,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药物治疗。

5、2结果本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0天,最长130天,平均71天。治疗后X线片证实:骨痂生长良好,植骨部分已融合,未再发现死骨及空洞。16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15.6个月。14例在现有随访期内无感染复发;1例(5异体骨20ml)切口有少量淡黄色渗液,停用抗生素后,多次细菌培养阴性,考虑为植骨后排异反应,该患者于术后第6个月渗液停止,切口愈合;1例患者因创面过大(20×18cm2)开放植骨术后2月给予自体皮植皮术后痊愈。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病人由于长期病痛多次发作,家庭经济负担重,更担心术后肢体不能恢复正常

6、,丧失治疗信心。医护人员和家属应一起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给病人以坚定的信心,消除病人厌烦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1.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慢性骨髓炎的病人体质较差、消瘦,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贫血严重应多次少量输入新鲜血,提高机体抵抗力。3.1.3患肢、伤口护理局部肿胀、皮肤暗红、色素沉着、压痛,有经久不愈的窦道及脓液流出,周围常有多处创口或手术瘢痕。抬高患肢,限制患肢活动,维持患肢于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和病理性骨折。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3.2术后护理3.2.1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压力表是否正常。长引流管

7、一端连接于压力表,另一端连接于引流瓶上端塑料接口上,短引流管一端连接于引流瓶金属接口处,另一端待连接敷料导管。保持管道连接处牢固,必要时用丝线捆扎,防止滑脱、折叠,引流瓶盖严密。按照手术部位提前妥善固定引流瓶,挂于床边。53.2.2病人返回病房后,将患肢抬高,正确、快速将敷料端导管与短引流管另一端连接,调整中心吸引压力,遵循先小后大的原则,一般设定在0.015~0.02Mpa,防止管道折叠、被压。术后6~8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如病人未诉不适,可逐渐调大负压值,直至压力维持在0.04~0.06Mpa之间,且显现1/2敷料管型。3.2.3有效

8、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观察中心吸引压力维持在0.04~0.06Mpa之间,敷料VSD管型存在;引流管中液柱随负压吸引不停波动,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