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

ID:15160493

大小:2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_第1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_第2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_第3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_第4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致病菌种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假丝酵母菌定位显色培养基和真菌鉴定卡进行假丝酵母菌菌种鉴定,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真菌药敏纸条FUN-ATB2进行药敏实验。结果:VVC致病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6.09%,光滑假丝酵母菌占7.83%,热带假丝酵母菌3.48%,克柔假丝酵母菌占2.61%。致病菌株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敏感率较高,对咪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VVC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治疗应

2、参考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以提高其治愈率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关键词】VVC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VVC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可引起患者奇痒和外阴灼痛,治疗时间长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据报道,在美国所有外阴阴道炎症中其发生率最高为39%[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阴道假丝酵母菌菌样构成发生变迁,对药物敏感性也发生改变。本文以VVC的致病原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分离鉴定菌株对其菌种分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VVC的致病菌株

3、与耐药现象,以便指导临床用药。6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妇科门诊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假丝酵母菌115株。1.2试剂和仪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BACTEC9120全自动培养仪,YBC鉴定卡及ROSCO药敏纸片,沙保罗培养基。1.3质控菌株ATCC90028白假丝酵母菌(卫生部生物制品鉴定所菌株保管中心)。1.4方法取阴道侧壁分泌物涂于玻片上用生理盐水悬滴法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将待检标本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246h看结果,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

4、K,同时接种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1.5药敏试验药敏纸片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ROSCO纸片药敏试验:用无菌棉签将浊度为0.5McFarland的酵母菌菌悬液均匀涂于葡萄糖琼脂表面,静置15min使平皿表面凉干,将纸片贴于平皿表面。35℃培养24h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圈边缘或内部的少量菌落生长(<20%〉忽略不计。ROSCO纸片药敏判断标准:制霉菌素(S≥15mm,R≤9mm),酮康唑(S≥19mm,R≤12mm),伊曲康唑(S≥15mm,R≤9mm),咪康唑(S≥19mm,R≤12mm),克

5、霉唑(S≥19mm,R≤12mm)。2结果2.1.115例VVC患者中,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99株(86.09%),非白假丝酵母菌株16株(13.91%)。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9株(7.83%),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3.48%),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2.61%)。2.2药敏结果65种抗真菌药对4种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表现有所不同。其中对制霉菌素,5种假丝酵母菌敏感性均达100%;对酮康唑的敏感性86.95%(100/115),中度敏感6.96%(8/115),耐药6.09%(7/115);对克霉唑的敏感性84.35%(9

6、7/115),中度敏感6.96%(8/115),耐药8.69%(10/115);对咪康唑的敏感性53.04%(61/115),中度敏感6.96%(8/115),耐药40.00%(46/115);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47.82%(55/115),中度敏感10.45%(12/115),耐药41.73%(48/115)。见表1。表1115例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3讨论假丝酵母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属于机会致病菌。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大约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其

7、中45%的人可能有重复感染史[2]。国外资料报道VVC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5%~90%,光滑假丝酵母菌占5%~10%,热带假丝酵母菌占5%[3]。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有必要对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减少其发病率和降低复发率。本文采用科玛嘉定位显色培养基和法国梅里埃公司的YBC鉴定卡从分离的115株假丝酵母菌中鉴定出4种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99株(86.09%),光滑假丝酵母菌9株(7.83%),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3.48%),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2.61%)。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在VVC的致病菌株中占主

8、要比例,达86.09%,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较低。与国内外文献报道[4]相似。6在所检测的菌株中,所有菌株对制霉菌素均敏感,这可能与其毒性较大,临床应用主要以局部用药有关。其余四种药物的敏感度酮康唑为86.95%,克霉唑为84.35%,咪康唑为53.04%,伊曲康唑为47.82%。从本文结果可看出假丝酵母菌对一些唑类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制霉菌素,可能因为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