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

ID:15156127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_第1页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_第2页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_第3页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_第4页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       作者:王振华,胡有忠,罗华明【摘要】目的:通过腰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6月至2004年11月,共56例下腰椎不稳定的患者行植骨融合不稳定的腰椎节段,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和X线的表现。结果:术后随访1a~3.5a(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效果为优46例,良3例,中7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此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不稳定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腰椎;植骨融合;不稳定6腰椎退行性病变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腰

2、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侧凸等疾病,下腰椎不稳定的因素中主要的原因是临近腰椎节段的椎间关节所承受的生物力学负载增加,包括椎间活动度增加,椎间盘内压增加及化学性质的改变。随后出现关节活动度增加,这是比年龄增加更为重要的原因。有文献报道大约有20%~30%的下腰痛患者被诊断为腰椎不稳定[1]。同样的腰椎退变所致的椎管狭窄与腰椎不稳定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中并存。毫无疑问良好的骨性融合对于获得长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椎体间植骨融合最具可靠性。自2002年6月至2004年11月,我院对腰椎不稳定合并腰椎管狭窄的56例患者采取了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GSSП

3、)内固定术,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均为下腰痛并椎管狭窄及下腰椎不稳定的患者,均为单节段的病变且经过CT及MRI检查加以证实。并经过严格的按照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8个月以上,并未获得满意疗效的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48.5岁(42岁~73岁)。术后随访1a~3.5a(平均2年1个月)。  1.2手术方法6  采用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附着于棘突、椎板的骶棘肌、短肌,显露病变节段的两侧椎板及小关节突,同时做小关节突的部分切除。打入椎弓根钉,并在C臂机透视证实螺钉的位置

4、正确。行广泛的椎板切除,并且扩大侧隐窝,摘除病变的椎间盘及增厚的黄韧带,去除病变相邻椎体间的终板,粗糙化,取髂后上嵴的方形骨块,制做成大小约为1.5cm×1.2cm×2.5cm的骨块,安放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并尽可能撑开,将制做好的骨块填塞入病变的椎体间,松开固定棒自然回缩后最终固定钉棒,冲洗切口,硬膜外喷涂玻璃酸钠,并且覆盖明胶海绵,放置负压引流,关闭切口。  1.3手术后的处理  手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切口按时拆线,并且适量的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d开始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手术后半个月复查拍片,了解手术情况。并且对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并X线片显示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补充

5、钙剂、肌肉注射降钙素、口服法能胶囊等药物改善骨质疏松的情况。手术后定期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复查X光片,做出临床症状的评价及X线的表现。  1.4疗效评定  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2]:主观症状(0分~9分),客观体征(0分~6分),无症状者15分。测算好转率(RIS)=[(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优:RIS>75%;良:RIS50%~74%;中:RIS25%~49%;差:RIS0%~24%。  2结果6本组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a~3.5a(平均25个月)。随访期内均行X线正侧位平片及腰

6、椎动力位平片检查,本组中的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效果:优46例,良3例,中7例;优良率为87.5%。图3手术后3个月复查  3讨论腰椎不稳定为腰椎运动节段刚度低下,使得该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性质和形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潜在的脊柱进行性畸形改变和神经损害的危险,即产生阶段性不稳定,退变为腰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腰椎的不稳定分为三个阶段[3]:第一阶段为功能障碍阶段,属于退变的早期,腰椎刚度的下降,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加大的位移,该阶段表现不典型,放射线拍片有椎间隙变窄,小关节突骨关节炎的表现。第二阶段为失稳阶段,小关节囊明显的松弛,关节软

7、骨严重破坏,髓核脱水,纤维环膨出,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动力位拍片常可显示。第三阶段为自稳阶段,小关节及椎间盘周围骨质明显增生,畸形固定,运动节段重新获得稳定,腰椎的刚度又有增加,腰椎动力位拍片运动范围减小,该阶段畸形固定和骨质增长造成椎管狭窄。6腰椎不稳定的治疗办法有三种,一是非手术疗法: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物、降钙素等;二是理疗:包括拉力疗法,腰肌强度锻炼和有氧健康训练等;激素封闭治疗;佩戴支具保护腰围。三是手术治疗:后外侧融合,后路椎间融合及前方椎间融合等,同时可以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