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

ID:32218232

大小:2.5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01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后路椎间“环锯形”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前言第1章前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开始发生退变,椎间盘中蛋白多糖的含量逐渐下降,椎问盘中1型胶原增加而2型胶原减少,水分减少弹性降低丧失扩散压力的功能,因而抵抗负荷的能力也大为减弱【lJ。由于应力集中和长期慢性劳损,久而久之势必造成集中受力区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软组织的退变、钙化和骨质增生,导致椎问盘高度降低、纤维环膨出、椎问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及椎体后缘骨赘增生。随退变进程,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囊松弛,由此导致上位椎体活动范围增加,进一步发展导致不稳甚至形成滑脱。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引起不同程度

2、的腰腿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绝大多数腰腿痛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可缓解症状,但常反复发作,部分病人最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是目前脊柱外科治疗腰椎不稳及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131,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仍然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型内固定器械与植骨材料的研发与开展,脊柱融合手术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治疗的疾病由最初的感染、结核、侧凸和肿瘤等引起的脊柱不稳和畸形,扩展到当前的各种脊椎退行性疾病【41。1940年

3、Cloward首先提出椎体问融合术这一概念并应用于退变性下腰痛病人的治疗中,按照手术入路来分,椎间融合术最常用的有:前路椎间融合术fAn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ALIF),后路椎问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椎fH]TL入路椎问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l以及360度环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种椎问融合术有各自的优缺点,ALIF可以从前方更彻底的清除退变

4、的椎间盘组织,术中不会干扰神经根和硬膜囊,但是却存在腹膜后脏器损伤风险,出现大出血,影响性功能等;PLIF虽没有ALIF的损伤腹膜后器官的危险,但是因为术中过度牵拉神经根和硬膜囊,会造成其损伤,出现神经根症状,而且PLIF也不能适用于脊髓圆锥以上节段;TLIF贝q从-N椎问孔入路,无需过度牵拉神经根和硬膜囊,避免了神经损伤风险,但不适用侧隐窝狭窄严重、退变严重的患者减压。尽管脊柱非融合技术如人工椎问盘置换、棘突问固定装置等的出现给脊柱外科医师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因其适应证及临床疗效尚不确切,价格昂贵

5、等原因,尚处于摸索阶段口J,80%负第1章前言重集中在腰椎的前中柱,椎体间植骨可起到有效的椎体间支撑作用,由于植骨块位于脊柱的前中柱,负荷直接通过椎体,从而使脊柱恢复最理想的生物力学结构垆J,腰椎后路椎问融合术(PLIF)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失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椎体不稳等腰椎退行性疾患常用而有效的方法。虽然椎间融合器能很好的保持椎间隙的高度,使脊椎产生即刻的稳定性,但存在内固定器材费用昂贵,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融合器对植骨产生应力遮挡作用,不利于植骨的骨渗入,也降低了

6、骨性融合率【6J,为此我们努力探索一条最佳的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PLIF)。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LIF手术病人,最后随机入选87例行后腰椎后路椎问融合的患者,对其进行随访,比较其术后疗效情况。第2章材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本研究最后入选87例,其中45例行腰椎后路椎问“环锯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为实验组),42侈1J行传统后路椎问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为对照组)。A组中男性16例,女性29例,平均随访19(6—26)个月,平均年龄57.3(35—65)岁;B组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平

7、均随访18(6.25)个月,平均年龄55.4(28—65)岁。A组中腰痛合并下肢痛14例,单纯腰痛4例,单纯下肢痛10例;主诉间歇性跛行9例,腰椎滑脱8例。B组中腰痛合并下肢痛18例,单纯腰痛3例,单纯下肢痛9例;主诉间歇性跛行6例,腰椎滑脱6例。所选患者均来源于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均为下腰椎单节段病变、行单节段后路椎问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行X线片、CT及M砌检查。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符合临床诊断,所有病例均行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后路椎

8、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两组患者随机分配,在随访时间、性别、病变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对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问、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融合率,以及术后出现断钉率进行对比。2.2入选与排除标准2.2.1入选标准(1)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不适或问歇性跛行,排除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经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患者有强烈愿望要求手术的;(2)腰椎动力位片显示腰椎滑脱并出现临床症状,CT或MRl显示腰椎管狭窄或椎问盘突出;(3)所有患者都为单节段病变,行单节段椎问椎骨融合内固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