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5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近几年来逐年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1
2、]是向急性心肌梗死过渡的一个阶段,它的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由于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针对这类患者临床治疗的思路是稳定斑块,减少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避免向急性心肌梗死进展。丹红注射液的出现为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研究观察对部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
3、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65~87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66~84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1.2用药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由陕西步长集团生产,国药准字号Z20026866/Z20026867),每次40ml,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1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及阿斯匹林。治疗组与对
4、照组均在用药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常规记录心电图变化,监测肝肾功能。 1.3临床疗效评定 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绞痛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心绞痛改善1级;无效:心绞痛发作无明显减少,甚至加重。 1.4心电图疗效评定 显效: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型ST段恢复>0.1mV或恢复至正常;有效:ST段恢复0.05~0.10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以上;无效:心电图无变化或恶化。 1.5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
5、计学意义。 2结果5 所有患者经过丹红注射液治疗15天,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见表1、表2。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血常规等测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g
6、t;0.05)。治疗组无出血倾向及变态反应发生。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类型,由于存在临床上的不稳定性,治疗不及时,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尤其是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不稳定型心绞痛常由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发作[2]。临床常用硝酸酯、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抗栓(凝)治疗。 丹红注射液[3]由丹参和红花两种药效成分组成,丹参味苦
7、,性微寒,归心、肝经,通血脉,散瘀结,是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是为辅药。二药相辅祛瘀生新,除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临床用于冠心病,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5 同时,丹红注射液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损伤的作用。满永等人[4]报道LDL及无血清处理细胞时细胞内ROS明显增加,细胞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丹红液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从而有效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丹红注射液还有降低血清中LDL的作用。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家兔的血清TC和LDL-
8、C具有降低作用,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5]。 我们的临床试验研究发现,通过对部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一个疗程的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都有明显改善,通过随访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持续的改善,这说明通过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的斑块得到了稳定,血管狭窄没有进展,使冠心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6]。临床试验显示丹红注射液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