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08153
大小: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能追上小明吗教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赵敏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方案题目:能追上小明吗教案设计者:赵敏敏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时间:2012年3月9日7参赛者个人资料姓名赵敏敏学历本科性别女职称初中数学二级任教学科数学教龄6年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电话0757-27881782邮编528300邮箱zhaomin5-19@163.com7能追上小明吗佛山市顺德区顺德一中实验学校赵敏敏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初一学生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北师大
2、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7课时的内容三、教案设计理念初一数学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章第7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行程问题有所接触,但他们的认识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之类。而本节课是对小学内容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从数
3、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行程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明确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3)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准确找到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等量关系,从
4、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难点:准确画出刻画实际问题的线段图4、教学关键:通过画线段图列出方程解决问题。7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学生分七小组围坐。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教师启发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 (1)启发式教学法: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主动地向理性认识攀登。
5、而本节课正是要求学生对行程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需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开发智力。(2)自主探索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实践,明确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适当地引导之后注重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法】 学生情况:(1)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且也基本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2) 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行程问题,并且对线段图有一定了
6、解。(3)学生不足:求解实际问题时可能找不准等量关系。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教师应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学生自己交流意见等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六、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你能举例说明在你身边发生了哪些行程问题?(理由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起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根据题意正确熟练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有利降低本节课的难度。通过举例
7、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与数学有关。在学生举例说出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时,教师可提问:在具备了哪些条件以后就会产生追及或相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2、讲授新课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解决:7引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记带语文书,爸爸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用了多长时间追上小明?(2)追上小明时距学校还有多远?活动一两位同学演示题目中的情景(这
8、道题目文字较多,学生对题目的想象能力不够,缺乏实际情况的操作能力,题中的等量关系不能与基本条件结合在一起,所以有的学生解题思路不清,条理混乱,题目自然难以解答。让学生亲身参与,让学生担任题中的角色,让大家把文字叙述转换成动作表现。如果学生专看文字会很疲劳,看到后面又忘了前面,如果通过同学演示,把题目与想象相结合,此题就不难找出等量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教师提问:我们能不能通过图形反映同学的表演和题意呢?(这个问题涉及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