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

ID:1158480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_第4页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过程→生成”理念下: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  摘要:"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行列式概念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行列式;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问题,如果传统的注入式观念不能根除,那么改革就只能是娓娓动听的空谈阔论,所以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点是教学观念上的破旧立新。那么新为何也?我们认为"过程→生成"教学理念是理想的选择。所谓"过程→生成"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

2、、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具体论述请见笔者《论"过程→生成"教学》一文①或见文献[1,2],本文只说明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过程→生成"理念认为教学必须通过良好的知识生成过程使学生有思想、会思维、明事理;二是"过程→生成"理念认为最基本的是做到通过有思想、显能力、求创新的知识生成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践行"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文基于"过程→生成"理念,设计"行列式概念"的生成过程,意在抛砖引玉,期望推广"过程→生成"教学理念。  一、设计说明  关于行列

3、式的教学大都是这样处理的(如文献[3-5]):对角化方法解二、三阶行列式→排列→阶行列式定义。为何"中间插入"了一个"排列"?为何阶行列式要那样定义?显然,如此处理丧失了思维的连续性与概念的生成性,结果只能使学生莫名其妙,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根据"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阶行列式概念的生成过程,企图改变这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二、具体设计  1、生成二、三阶行列式:  用加减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得:  x1=,x2=  此解相当于一个求解公式,但不好记忆,于是寻找记忆方法。首先考察因为x1与x2的分母,因为其是由方程组的所

4、有系数构成的,所以将方程组的系数按其位置排列并记为  D2=a11a12  a21a22,  再比较D2与x1与x2的分母a11a22-a12a21,发现只要对D2使用一种"对角线规则"即可轻易地记忆a11a22-a12a21;其次考察x1与x2的的分子,发现其形式与a11a22-a12a21的形式相同,并且分别用  Dx1=b1a12、Dx2=a11b1  b2a22a21b2  使用同样的对角线规则来记忆x1的分子与x2的分子也非常容易。由此看来D2、Dx1、Dx2的形式及相应的"对角线规则"很有使用价值,为了使用方便,即将其抽象定义为二阶行列式,这样即

5、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二阶行列式求解公式x1=,x2=。  同样分析、处理三元线性方程组而生成三阶行列式,且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三阶行列式求解公式。  例题:(略)  2、推广到阶行列式:  希推广二、三元方程组的行列式求解公式到元线性方程组,为此需推广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到n阶行列式Dn=│aij│n。比较二、三阶行列式的对角线规则发现对角线展开规则没有规律不便推广,于是只能分析D2与D3展开式的特点来推广。研究:  D2=│aij│2=a11a22-a12a21;  D3=│aij│3=a11a22a33+a12a23a31+a13a21a32-a13a2

6、2a31-a12a21a33-a11a23a32  发现:  D2的表达式的各项是取于│aij│2的不同行不同列的2个元素乘积的代数和,共2!=2项,  D3的表达式的各项是取于│aij│3的不同行不同列的3个元素乘积的代数和,共3!=6项,  由此规律即可认为:  Dn的展开式的各项也应是取于│aij│n的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乘积的代数和,共n!项。  剩下的就是确定各项的符号。分析如下:  形式上看找不到确定符号的规律,不过仔细分析D2=│aij│2=a11a22-a12a21的符号关系:a11a22是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与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的乘积,取"

7、+",而a12a21是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与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的乘积,取"-",使我们感觉各项的符号可能与该项因子的取法相关,于是分析各项因子的选取顺序与该项符号的关系,为方便应确定一种基本选取顺序,比如规定:行按照自然顺序,而列的取法任意,于是即可写出表达式的一般项的形式如下:  a1k1a2k2...anknk1k2...kn是1,2,...,n的全排列  此时由于各项行标的排列都相同,所以只需要分析其"列标排列"与其符号的关系。D2的情况如下:  而对于D3,"列标排列"中高个子在前的不止一个,于是"涌现"出一种思维--统计高个子在前的次数:  由此发现

8、:当行标排列为自然排列时,各项的符号可由其列标排列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