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ID:9517114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裂孔  Abstract AIM:Todiscussthetherapeuticeffect,surgicalindicationofscleralbucklingfor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METHODS:Themajorsurgeryentalscleralbucklingandfiveeyesinencirclingscleralbuckling.Amongthesecasessixtyseveneyesunderentafteronesur

2、gicalprocedure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scleralbuckling;hole  0 引言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的治疗关键是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创造条件促使裂孔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贴近,消除或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当一部分的RRD通过创伤小、恢复快的巩膜扣带术即可获得视网膜的复位,现将我们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03/200903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

3、资料完整的初诊RRD患者94例96眼,其中男47例,女47例,年龄11~75(平均42.8)岁。年龄分布见图1。可见50岁年龄段及20岁年龄段患者数偏高。眼部情况:本组病例排除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RRD以及穿通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术前眼部状态,高度近视33眼;玻璃体明显混浊,玻璃体积血15眼;顿挫伤9眼;人工晶状体5眼;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4眼;葡萄膜炎4眼;晶状体半脱位4眼;青光眼3眼;无晶状体2眼;陈旧性BRVO2眼,其中高度近视最多见。引起视网膜脱离的裂孔类型:格子变性灶内的萎缩圆孔28眼;格子变性灶边缘发生孔5眼;带蒂马蹄孔36眼;伴有游离瓣的圆孔13眼

4、;锯齿缘离断3眼;巨大裂孔1眼;玻璃体基底部撕脱2眼;其他3眼;裂孔不明5眼,多发视网膜裂孔时以原因裂孔或最大裂孔类型统计。其中与格子样变性相关的视网膜裂孔33眼,玻璃体牵拉带蒂的马蹄型裂孔36眼,二者最为常见。裂孔大小:从50μm(参照激光斑)到巨大裂孔不等,裂孔数量1~5个(并非都是病因裂孔)。多发裂孔眼占38%。PVR分级:按1983年美国视网膜协会制定标准[1]。A~B级81眼,C1级5眼,C2级6眼,C3级3眼,D1级1眼。视网膜脱离波及的范围:1个象限11眼,2个象限54眼,3个象限19眼,4个象限12眼。其中黄斑脱离78眼,未波及黄斑中心凹18眼。  1.2 方法 

5、 1.2.1 手术方法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视网膜裂孔,并于巩膜表面定位,其余操作均在显微镜下完成。其中91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马蹄孔、赤道后部裂孔行放射状加压),37眼加缝硅胶环扎带,5眼单纯行环扎术。术中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消毒空气9眼,长效气体10眼)。16眼为降低眼内压行前房穿刺放液。7眼术前变性区行激光光凝术,11眼术后变性区或裂孔周围补充光凝。  1.2.2 视力的判断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根据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增加≥2行者为视力提高,减少≥2行者为视力下降,否则为无变化。术前视力<0.1者,以视力增减0

6、.02为判断标准。  1.2.3 随访  手术后1,3,6mo各随访一次,记录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以术后6mo视网膜复位为手术成功。以治疗后6mo的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非参秩和Manno以上。另外1眼患者去其他医院就诊。因此本组手术的最终复位率98%。  2.2 视网膜下液吸收速度  最快者术后第1d视网膜下液即全部吸收,最长者达术后3.5mo。在首次手术解剖复位的90眼中,其中62眼行视网膜下液引流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时间1d~3.5mo,平均7.7d。未行视网膜下液引流术28眼,吸收时间为1d

7、~2.5mo,平均8.1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液眼1wk以内视网膜下液吸收者50眼,占81%(50/62),未放液眼1wk内吸收者22眼,占79%(22/28),二者差也无统计学意义(表1)。表1放液眼组和非放液眼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略)  2.3 视力预后在术后随访的93例95眼中,黄斑中心凹脱离组有56眼(73%)术后中心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视网膜脱离未波及中心凹组,89%的眼可以保持术前视力(表2)。表2视网膜中心凹脱离组和未脱离组视力预后眼(略)  巩膜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裂孔  Abstract AIM:Todiscussthetherapeuticeffect,surgicalindicationofscleralbucklingfor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METHODS:Themajorsurgeryentalscleralbucklingandfiveeyesinencirclingscleralbuckling.Amongthesecasessixtyseveneyesunderentafteronesur

2、gicalprocedure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scleralbuckling;hole  0 引言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的治疗关键是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创造条件促使裂孔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贴近,消除或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当一部分的RRD通过创伤小、恢复快的巩膜扣带术即可获得视网膜的复位,现将我们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03/200903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

3、资料完整的初诊RRD患者94例96眼,其中男47例,女47例,年龄11~75(平均42.8)岁。年龄分布见图1。可见50岁年龄段及20岁年龄段患者数偏高。眼部情况:本组病例排除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RRD以及穿通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术前眼部状态,高度近视33眼;玻璃体明显混浊,玻璃体积血15眼;顿挫伤9眼;人工晶状体5眼;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4眼;葡萄膜炎4眼;晶状体半脱位4眼;青光眼3眼;无晶状体2眼;陈旧性BRVO2眼,其中高度近视最多见。引起视网膜脱离的裂孔类型:格子变性灶内的萎缩圆孔28眼;格子变性灶边缘发生孔5眼;带蒂马蹄孔36眼;伴有游离瓣的圆孔13眼

4、;锯齿缘离断3眼;巨大裂孔1眼;玻璃体基底部撕脱2眼;其他3眼;裂孔不明5眼,多发视网膜裂孔时以原因裂孔或最大裂孔类型统计。其中与格子样变性相关的视网膜裂孔33眼,玻璃体牵拉带蒂的马蹄型裂孔36眼,二者最为常见。裂孔大小:从50μm(参照激光斑)到巨大裂孔不等,裂孔数量1~5个(并非都是病因裂孔)。多发裂孔眼占38%。PVR分级:按1983年美国视网膜协会制定标准[1]。A~B级81眼,C1级5眼,C2级6眼,C3级3眼,D1级1眼。视网膜脱离波及的范围:1个象限11眼,2个象限54眼,3个象限19眼,4个象限12眼。其中黄斑脱离78眼,未波及黄斑中心凹18眼。  1.2 方法 

5、 1.2.1 手术方法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视网膜裂孔,并于巩膜表面定位,其余操作均在显微镜下完成。其中91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马蹄孔、赤道后部裂孔行放射状加压),37眼加缝硅胶环扎带,5眼单纯行环扎术。术中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消毒空气9眼,长效气体10眼)。16眼为降低眼内压行前房穿刺放液。7眼术前变性区行激光光凝术,11眼术后变性区或裂孔周围补充光凝。  1.2.2 视力的判断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根据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增加≥2行者为视力提高,减少≥2行者为视力下降,否则为无变化。术前视力<0.1者,以视力增减0

6、.02为判断标准。  1.2.3 随访  手术后1,3,6mo各随访一次,记录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以术后6mo视网膜复位为手术成功。以治疗后6mo的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非参秩和Manno以上。另外1眼患者去其他医院就诊。因此本组手术的最终复位率98%。  2.2 视网膜下液吸收速度  最快者术后第1d视网膜下液即全部吸收,最长者达术后3.5mo。在首次手术解剖复位的90眼中,其中62眼行视网膜下液引流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时间1d~3.5mo,平均7.7d。未行视网膜下液引流术28眼,吸收时间为1d

7、~2.5mo,平均8.1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液眼1wk以内视网膜下液吸收者50眼,占81%(50/62),未放液眼1wk内吸收者22眼,占79%(22/28),二者差也无统计学意义(表1)。表1放液眼组和非放液眼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略)  2.3 视力预后在术后随访的93例95眼中,黄斑中心凹脱离组有56眼(73%)术后中心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视网膜脱离未波及中心凹组,89%的眼可以保持术前视力(表2)。表2视网膜中心凹脱离组和未脱离组视力预后眼(略)  巩膜扣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