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

ID:43146040

大小:81.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6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_第1页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_第2页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_第3页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教案新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的人课题•有的人(臧克家)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教学方法阅读法•、合作法、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内容:1、1936年10月22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数万人自发去悼念他,并尊其为“民族魂”。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他死后多年,人民依然“热烈纪念他”,著名诗人臧

2、克家有感于此,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际,写下了《有的人》一诗,抒发了自己纪念鲁迅的感受。2、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冃。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3、.二、检查课前学习情况1、多音字的读法2、朗读节奏的把握情况认真听讲尽快进入新课,了解背景交流自主学习成杲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2、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屮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联系鲁迅的创作说明根据。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小结:朱自清对臧克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知道节省文字,运用比喻,以暗示代替说明。”在《有的人》中这一特色有相当的显示。3、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岀了哪两种人?诗人

4、对这两种人各作了怎样的描述?请找岀相应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四、再读诗歌,分析构思:1、这首诗是为纟己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明确: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岀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吋,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一一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

5、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2、朗诵全诗,思考:这首诗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部分(笫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屮,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补充笔记自由朗读

6、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交流小组阅读、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交流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屮,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3、这三个部分之1'可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人精神的抒情主线。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五、朗

7、诵诗歌,推敲写法朗读,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①生死价值的对比。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④•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小组阅读、讨论交流听讲、补充笔记课堂练习1、背诵诗歌。2、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道理和知识?课堂小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

8、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不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一一吊鲁迅先生》)布置作完成《优加学案》基础实践与运用和阅读鉴赏二、不同表现:三、不同结果:对人民板书设计对人生对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