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41398
大小:39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3
《专题4.6 平行线中的开放题示例-备战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微专题突破(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战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微专题突破】专题06平行线中的开放题示例【专题综述】学习了平行线的条件与性质后,我们不仅能应用其解决现成、熟悉的问题(即已知、结论都给定的问题),更应该能解决开放性的问题,用以检验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是否学有所用。会学会用才是根本。【方法解读】一、条件开放例1如图1,∠1=∠2,请你添上一个条件,使AB∥CD,这个条件是。【解读】若具体地给出条件,问为什么AB∥CD,同学们很熟悉,也能解决,但此题这样设问,就需要同学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支持方可解决。【举一反三】(2
2、017春•扬中市期中)如图,要得到AB∥CD,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可以是( )A.∠1=∠3B.∠B+∠BCD=180°C.∠2=∠4D.∠D+∠BAD=180°【分析】根据B、D中条件结合“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AB∥CD,根据C中条件结合“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B∥CD,而根据A中条件结合“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D∥B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1=∠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B+∠BCD=180°,∴AB∥CD(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2=∠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D+∠BA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选A.学@科*网二、结论开放例2如图2,已知∠1=∠D,∠1+∠A=180°。可得哪些直线互相平行?请说明理由。【解读】由条件∠1=∠D,可知AD∥BC,又由∠1+∠A=180°,可进一步推出AB∥DC。【举一反三】(2015秋•黄冈期末)如图,∠1=127°,∠D=53°,∠2=53°.[来源:Z。xx。k.Com]试判断图中哪些直线互相平行?
4、请说明理由.【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C∥DE,然后根据邻补角的和等于180°求出∠1的邻补角的度数,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解答】解:BC∥DE,AB∥CD.理由如下:∵∠2=∠D=53°(已知),∴AC∥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27°(已知),∴∠3=180°﹣∠1=53°(邻补角定义),∴∠3=∠2(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科&网三、条件结论双开放例3如图3,给出下列三个论断:∠B+∠D=180°;AB∥CD;
5、BC∥DE。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填入“结论栏中,使之成为一道由已知可得到结论的题目,并说明理由。已知,如图3,,结论:。[来源:学#科#网Z#X#X#K]理由:。【解读】认真观察图形并分析三个论断,考虑到平行线的条件和性质,可得符合题意的有3种情况,即:、→;、→;、→,可选其中一种即可。如:、→。【举一反三】(2014春•五大连池市校级月考)如图,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B+∠D=180°;[来源:学科网ZXXK]②AB∥CD;③CB∥DE.如果以其中
6、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那么条件是 ,结论是 .并证明.【分析】选取①②当条件,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C,从而得到∠C+∠D=180°,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即可.【强化训练】[来源:学*科*网]1.(2017春•黔东南州期末)如图所示,添加一个条件后可得AB∥CD,则添加这个条件不能是( )A.∠A=∠2B.∠A=∠1C.∠B=∠2D.∠A+∠ACD=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若∠A=∠2,不能可以判定AB∥
7、CD,故本选项正确;B、若∠A=∠1,则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AB∥CD,故本选项错误;C、若∠B=∠2,则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AB∥CD,故本选项错误;D、若∠A+∠ACD=180°,则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AB∥CD,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2.(2015春•武威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已知∠1=∠2,请你添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BE∥DF ,使AB∥CD.【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再由已知条件得出∠ABM=∠CDB,即可得出AB∥CD;3.
8、如图,已知AB∥CD,试再添上一个条件,就可证明∠1=∠2,试用两种方法证明.【分析】可以添加CF∥BE,或添加∠E=∠F,证得CF∥BE,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得结论.【解答】解:法一:添:CF∥BE,证明:∵AB∥CD,CF∥BE,∴∠DCB=∠ABC,∠FCB=∠EBC,∴∠DCB﹣∠FCB=∠ABC﹣∠EBC,∴∠1=∠2;法二:添:∠E=∠F.证明:∵∠E=∠F,∴CF∥BE,∴∠FCB=∠EBC,∵AB∥CD,∴∠DCB=∠AB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