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

ID:41640214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9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乞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关注到文本的人文性,更要关注到文本的工具性。至于工具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文本中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注重学生的言语习得的过程,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教材分析】《乞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本篇课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通过

2、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刻体会牛郎织女塑造的浪漫主义情境,感受诗歌意境的丰富及民间故事的神奇魅力。【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对乞巧节不太熟悉,所以,课前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通过读、悟、赏等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首古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力水平: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但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单一,在以导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渗透学法。3、情感态度:《乞巧》这首诗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乞巧节我们这些地方的孩子更陌生,理解诗

3、意就更有难度了。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悟出诗意学生可能对诗中的乞巧节不了解,应多补充相关资料,解决学生的疑问。【设计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的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到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想象的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想象丰富,流传广泛的古诗。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故事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的

4、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进入古诗意境。老师创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过程中自悟自得。【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等四个生字。2、能有节奏、有韵律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4、增强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培养美好情操。【教学重难点】深入情境,富于节奏、有韵律的朗读,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乞巧是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民间故事导入。师:

5、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想看吗?你们如果知道,就大声喊出他的名字。生:盘古开天地师:(了不起,下一个)嫦娥奔月师:(太聪明了,这是)女娲补天师:(我要加大难度了,你还敢不敢猜?)师:看来同学们了解不少民间故事呀,今天咱们要学的古诗就和牛郎织女有关。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的课堂,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9课古诗两首,走进《乞巧》。请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乞巧》。(一撇一横要舒展,横折弯钩要牢记)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让我们齐读课题《乞巧》,

6、当“乞”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作三声,但是和同样是三声的“巧”一起读的时候,就要变调成二声,读作:乞巧这就是:变调规律师:让我们再读课题《乞巧》。3.解诗题师: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特别传神,请仔细观察,你想到了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乞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有些汉字我们可以观其形知其意,这是理解字意的一个好方法。师: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生:从课本注释上师:你真会学习,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是的,乞巧节就是七夕,也称为女儿节、少女节。4、

7、知作者师:这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的著名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杰。(生介绍:林杰,唐代诗人,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可惜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人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师出示林杰资料,适时补充。)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乞巧》是林杰在八岁时写下的,让我们一起跟随林杰走进热闹的乞巧节。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这样才能读出独特的味道。开始吧。2.师:谁能展示一下?评价:你读的真准确。师:谁还想试

8、一下?评价:你读的字正腔圆。3、师:老师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了能看得见的图画,能听见的声音,你想听吗?(贝瓦儿歌:乞巧)师:这位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生:节奏、停顿和轻重音等师:是的,这样我们也能读出诗的韵味来。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评价:你学的真快。你读出了诗的节奏。你读的韵味十足。师:古诗中的“霄、桥、条”都是押的ao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韵律美。——读4.师生合作,分句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