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81313
大小:67.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国退民进形成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组讨论话题是:如何看待国退民进?在这一过程中又如何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要解决首要问题即:什么是国退民进?它的形成与发展?“国退民进”是有歧义的概念,有时指宏观经济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即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有时指个别企业或行业的案例,即防止国有企业进入“不应进入”或“不必进入”的新领域。简单的说,就是国不与民争利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有经济部门的改革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出更大的空间,除了少数大型国有企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和由国家对其进行强力控制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将
2、全面放开,其中大部分将全面转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自身也将通过不断调整和发展壮大,进入原来不曾进入的领域和部门。制改革理论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个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之争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停顿片刻看观众)所谓“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争,实质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国有企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封建时代就有,像所谓桑弘羊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这些都是国家垄断盐铁资源,实行盐铁专卖等;在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企业国有化的运动,也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
3、浪潮,两者往往交替出现可见,国企并不决定于国家的性质,我们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应该从增进社会福利的角度,从增进经济社会效率的视角.我们国家的现状近年来种种数据表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国企数量比重、收入比重、就业比重均有了大幅降低。但是降低的速度在减缓结论:很明显种种现象表明我处于“国退民进”,但近年“退民进”速度也在逐渐减缓我们先看国进民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结果是资本更加集中于政府,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民营企业或倒闭或陷于停顿状态,但国家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大量资
4、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时,国有大型企业在这个政策中成为最大的受益主体。现实经济中,民营中小企业仍面临许多发展的不利因素,呈现的是“国进民退”的态势。国企凭借着强大的资本和“政治关联”优势,再加上远超民营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其竞争力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后进一步提高,并通过收购优质的民营企业,再一次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各个行业“进民退”的浪潮正扑面而来,我就不一—细说。总之,即便国有企业经营乏善可陈,国有资本仍然可以凭借它们得天独厚的“血缘关系”,通过国内市场垄断或者政策扶持获得巨额收益,保持低效率运转。那国退
5、民进呢目前大家对"国退民进”的理解,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而且争议的焦点都集中在退出的方式上,认为很多国有企业不是按照正常的市场化的过程退出,是被内部人侵吞了,国有资产流失了,流到了私人的口袋。于是人们把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贵买贱卖和监守自盗的现象当成了“国退民进”的靶心,认为“国退民进”是不应该的。但这种所谓以产权改革之名行掠夺国家财富之实的现象,只是狭义的“国退民进”,它强调的是一些国有企业或者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因为内部人掠夺最终退出,国有企业变成了私有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支
6、配权名义上由国家代为行使,实际上这些权力都集中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手中。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不可能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无法充分体现全体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大量的国企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如果国企无法通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它其实已经不是全民所有,而是既得利益集团所有。这样就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思想的唯一内涵,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这样的“国退民进”显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保证公有制
7、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将不复存在!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做法如下:K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其中十五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规定: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2、其他行业和领域,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休素质。3、不要与民争
8、利,目光着重国家重要项目而不是跟着利润走4.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