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47927
大小:31.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国退民进”理论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看待国退民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什么是国退民进?“国退民进”理论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国退民进”是有歧义的概念,有吋指宏观经济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即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有时指个别企业或行业的案例,即防止国有企业进入“不应进入”或“不必进入”的新领域。“国退民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屮,公有经济部门的改革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出更大的空间,表现为除了少数大型国有企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和由国家对其进行强力控制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将全面放开,其中大部分将全面转为混合所冇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民
2、营经济占身也将通过不断调整和发展壮大,进入原來不曾进入的领域和部门。因此,“国退民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所有制改革理论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我国,“国退民进”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之前,不仅不存在“国退民进”的问题,恰恰相反,当时的主题则是尽快实现彻底的“国进民退”。“国退民进”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后,山邓小平设计和开创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实践,社会获得了发展,人民得到了实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人台阶,提前一年达到小康。按现行官方汇率计算,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800美元。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収得并将继续取得伟大成就,不仅像布热津斯基所说那样,是“多种因素的巧妙结合,其中包括冇效的全国性领导、政治局势稳定、良好的国内社会秩序、高储蓄率、人量外资持续不断的注入,以及地区的稳定等等”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争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蓝色部分稍作介绍坊间所谓“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叱争,实质是政府在市场经济屮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国有企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封建时代就有国家垄断盐铁资源,实行盐铁专卖等(桑弘羊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在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企业国有化的运动,也有国有
4、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两者往往交替出现(罗斯福新政)。有人说:“应当指岀,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屮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休制化的开拓者。”可见,国金并不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进与退的方寸Z间,大可不必诚惶诚恐,更不必讳言。我们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应该从增进社会福利的角度,而不是带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枷锁;应该从壇进经济社会效率的视角,而不是评论孰是孰非的冷眼旁观。其实中国从来就没有“国退民进"一说,从來都是“国进民退"的多。且说国退民进“国退"应该是国家或者政
5、府退出市场,而不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当然了,国有企业也可以退出市场,按照市场化的标准优胜劣汰。为什么国企就不能退出呢?另外,即便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也要按照市场化的标准退出市场,要按照市场公允价值退出市场。而目前大家对“国退民进''的理解,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退岀市场,而冃争议的焦点都集中在退出的方式上,认为很多国有企业不是按照正常的市场化的过程退出,是被内部人侵吞了,国有资产流失了,流到了私人的口袋。于是人们把国企改革过程小出现的贵买贱卖和监守自盗的现象当成了“国退民进'‘的靶心,认为“国退民进”是不应该的。这其屮以著名经
6、济学者郎咸平关于“国退民进"的言论最为公众所熟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论。郎咸平通过“三叩TCL"、叩q问海尔J“七敲格林柯尔"以及著名的“郎顾之争"在社会上激起了千层浪。但郎咸平批评的这种所谓以产权改革之名行掠夺国家财富之实的现象,只是狭义的“国退民进",它强调的是-•些国有企业或者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因为内部人掠夺最终退岀,国有企业变成了私有性质的企业。这里右两层含义:一是所谓的“国退民进'‘是国有企业的退出,而不是国家或政府退Hh二是国有企业只耍是根据市场规则来,其实也可以退出。人们争议的焦点是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状态下
7、,很多国有资产流到了个人的腰包,既没有体现市场化运作的效率,也显失了社会公平。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支配权名义上由国家代为行使,实际上这些权力都集中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手中。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不可能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无法充分体现全体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大量的国企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如果国企无法通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它其实已经不是全民所有,而是既得利益集团所有。这样就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思想的唯一内涵,即全体社会
8、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这样的“国退民进"显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再看国进民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结果是资木更加集中于政府,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民营企业或倒闭或陷于停顿状态,但国家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时,国有大型企业在这个政策屮成为最大的受益主体。在4万亿投资计划屮,绝大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