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5947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樊相一中 李筠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教学设计单位:樊相镇第一初级中学作者:李筠一、教案背景1、面对对象:面向七年级学生2、学科:数学3、课题:7.1.1有序数对4、课时:15、课前准备:硬件:调试多媒体,特别是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完成基础训练课前预习部分。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相交线、平行线和实数的基础上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奠定知识基础。虽是初始内容,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对”表示点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识很浓,只是谈到“有序”感到陌生。这
2、些知识积淀,为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生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工具,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记住有序数对的定义;(2)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3)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和设计图案。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3、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二、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法2、任务驱动法3、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式学习为主,结合学习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例]展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活动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幅图片的来历吗?这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的壮观的背景图案。原来,广场上有许多同
4、学,每人都按图案设计的要求,按排号,列号站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随着指挥员的信号,他们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朵,如第10排第15号举红花;第28排第30列举黄花,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案,形成了人的世界,花的海洋。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别急,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引入课题——有序数对(一)组织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64~65页练习前的内容:(1)看64页正数第一段了解电影院里的对号入座;(2)理解并记住有序数对的定义及掌握其表示方法;(2)完成P65的思考,在图7.
5、1.1标出参加问题讨论同学的位置;并进一步深入思考:若去掉“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能唯一确定吗?”(3)完成P65的练习。5分钟后,比谁的自学效果好。(三)小组合作:针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走进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应用有序数对的例子;(2)下象棋马的位置;(3)做游戏:赵好朋友的位置(四)拓展升华知识点: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
6、平面内点的位置,如根据数对画图形。反之,也可点的位置转化为有序数对,如经纬网的使用。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实现了简单的数形结合。[拓展应用]小李初到某个城市,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比较容易地找到图上的几处场所。(五)教学反思“有序数对”为全章起始节,是后继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生活中“有序数对”已有无意感知。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时,我有如下思考:1.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序,设计教学流程:(1)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
7、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对”的有意注意。事实上,“有序数对”已存在于我们学生所熟视无睹的生活中,教学时,我们先从生活中有意识地提取模糊在头脑中的表示位置的数对。(2)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探讨、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有序”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抽象成清晰的“有序数对”的数学模型。(3)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有序数对”的
8、应用。再通过不断变换问题情景的应用,使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践应用——拓展延伸”2.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力求让生生产生共振: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