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三编综合专题闯关篇专题二函数图象的判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专题二 函数图象的判断命题规律函数图象的判断是怀化常考内容,近7年共考查4次,均为由题干信息判断函数图象,题型为选择题,考查类型:(1)与实际问题结合;(2)与几何图形结合;(3)与几何图形中动点结合.命题预测根据怀化7年考查趋势可以看出,此内容仍是重点考查内容,且此类问题多为判断函数图象,也可能涉及根据函数图象判断结论正误.,中考重难点突破) 与实际问题
2、结合【例1】已知,A,B两地相距120km,甲骑自行车以20km/h的速度由起点A前往终点B,乙骑摩托车以40km/h的速度由起点B前往终点A,两人同时出发,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s(km),甲行驶的时间为t(h),则下图中正确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式的是( ),A) ,B),C) ,D)【解析】A,B两地相距120km,甲的速度为每小时20km,乙的速度为每小时40km,所以两人相遇的时间是2h,甲走完全程的时间为6h,乙走完全程的时间为3h,综上所述,因为横坐标为甲出发时间,纵坐标为两人之间的距离,B选项符
3、合题意.【学生解答】B1.(2015漳州中考)均匀地向如下左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是( A )) ,A) ,B),C) ,D)2.(2015莱芜中考)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甲乙两名选手行驶的路程y(km)随时间x(min)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根据图象判定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A.甲先到达终点B.前30min,甲在乙的前面C.第48min时,两人第一次相遇D.这次比赛的全程是28km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
4、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第2题图)) ,(第3题图))3.(2016宜宾中考)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A.乙前4s行驶的路程为48mB.在0到8s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m/sC.两车到第3s时行驶的路程相等D.在4
5、至8s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4.(2016原创)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m,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s.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m)与乙出发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是( A )A.①②③B.仅有①②C.仅有①③D.仅有②③ 与几何图形的结合【例2】(2014黄冈模拟)已知:在△ABC中,BC=10,BC边上的高h=5,点E在边AB上,过点E作EF∥BC,交AC边于点F.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DE,DF
6、.设点E到BC的距离为x,则△DEF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先求得△AEF∽△ABC,得出比例关系式,用x表示EF,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再由函数关系式确定图象即可.【解析】过点A作AN⊥BC于点N,交EF于点M,过点E作EG⊥BC于点G,则有MN=EG=x,AM=5-x.∵EF∥BC,∴△AEF∽△ABC,=,即=,求得EF=2(5-x),∴S=EF·MN=×2(5-x)x=-x2+5x(0≤x≤5),由此可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与x轴交于(0,0
7、)点与(5,0)点的抛物线.【学生解答】D5.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E,F,G分别是边AB,BC,CA上的点,且AE=BF=CG,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设△E
8、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则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C ),A),B),C),D)6.(2016白银中考)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C=4,点P是△ABC边上一动点,沿B→A→C的路径移动,过点P作PD⊥BC于点D,设BD=x,△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