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03959
大小:17.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
2、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
3、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 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 三、四行诗,理解
4、“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 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 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 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
5、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6、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
7、感受。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
8、,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