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ID:39117831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7.6.9备课人付崇美学校中心学校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课 题观书有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过程方法引导教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2.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教学、教具(课件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用意教学

2、过一、知诗人出示朱熹名言,感受诗人的学习思想。读读这些句子,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很亲切?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宋 朱熹活到老,学到老。 ──宋 朱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宋 朱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 朱熹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宋 朱熹课件再出示诗人名字,师: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关于朱熹,你了解多少?出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

3、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二、解诗意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1、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为”“活水”,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徘徊”是什么意思?(人在一个地

4、方来回慢步地走)诗中指谁在哪儿来回地走?(天光和云影一起在水中来回地走,或者说他们在散步。在这明净的镜子中映着天光和白云的倒影,他们正在一起散步。)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吗?把这两句诗读好。这两句诗描绘了多么美的景色呀,(板书:景色)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它暗示了什么?(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来读一读。2、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学生讲解,师适当补充。“渠”是什么意思?“如许”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美吗?谁能说说整

5、首诗描绘的景色。出示方塘美景图和优美词语,激发学生的表达。(半亩大的一方水塘,就像一面被打开镜袱的镜子,池水清澈明净,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水中,随着细波荡来荡去,风和日丽,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这池水为什么会这般清澈呢?哦,原来有一股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注入池中。)好美的景致呀!真让人喜欢。读好这首诗?配乐读4、背诵这首诗。三、解诗题诗句的意思也理解了,那么,我们这首《观塘有感》也学完了(师强调“观塘有感”),“观书有感”师:可是我们刚才一直在欣赏诗中描绘的方塘美景呀!这诗中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理解:观书:读书,也就是

6、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方塘美景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呢?四、明诗理1.看图,猜想读书与方塘的关系。记得刚才介绍作者时有这样一段话: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2.引导理解:出示:诗人用半亩方塘来比喻,清澈的湖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正如。“天光云影”好比。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正如。再读这一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你来评一评这一首诗,写得怎么样?(从修辞、写景、寓理等方面来说,学习写作。)诗人把自己读书之后的感受融入到方塘美景之中,把深刻的哲理寓于景色描写之中,不得不让人称奇(佩服。拍案叫绝)

7、。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源头”“活水”,及问号。)五、拓展延伸1.作为一个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让自己的半亩方塘时时注入知识的活水,知识的清泉,才能时时处处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灵活,你能举例说说吗?2.朱熹大师这首诗也叫说理诗,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类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3.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

8、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学生交流资料。齐读课题(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