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ID:42069212

大小:33.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冇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口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诗旬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吋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设计特色:1、教学建立

2、在对诗的止确的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表现,呈现出多种动态牛成的教学预设。2、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理解诗句的意思,如在读与画中理解,在将“渠”改为你、我、他的语言运用屮加深理解,在冇与没冇“源头活水”的对比屮理解等。3、对诗句的活学活用,如师生共同合作将诗句改为“半亩方塘锅底开,垃圾朵物共徘徊。问渠那得浊如许,为无源头活水来。”4、对教学吋机的智慧把握,如将朱熹是南宋理学家、宋诗讲理的知识点以及开卷有益方面的名言与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理解巧妙对接。5、板书的四次变化是诗的解读,也是诗的创造。

3、预习积累: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來,如果没冇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一刘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一苏轼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镒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一一凯勒教学过程:一、观塘1、导入学诗要达到正确诵读、解意、悟境,今天我们能否做好这几点?先自学,要求做到:读正确、通顺,读出节奏。2、检读。3、自学尝试理解意思,读出画面。4、检读、助读你认为哪些字词的意思较难理解?或要引起同学的关注?一句一句地读,一句

4、一句地想怎样的池塘?可以画岀来。(半亩、方、清、源头活水)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交流,同桌。集体交流、相机朗读。(同学们,塘虽小却清新、明朗,有活水注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备注:“天光云影”、“湖光山色”中“光”意思的理解要联系词语的前后搭配。谁在徘徊?“源头活水”的意思要重点理解,可以查成语词典。)二、观塘有感1、导读全诗:这是一个怎样的池塘?诗人产生的疑问是?放开眼界找到的答案是?(塘清的答案在塘外)2、诗句活用:(将“渠”改为你、我、他。):谁用诗句问问小池塘为何清。老师做小池塘,生问老师。(

5、渠——君,你,汝。老师故做没有听清状冋答:问我那得清如许呀,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问另一学生:问他那得清如许?学生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3.如果没有“源头活水”呢?(老师擦去“有源头活水”)方塘怎样?同桌思考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冋答板书:枯竭、陈腐、污浊。教师擦去“一鉴、天光云影、清”,师生共同合作将诗句改为:半亩方塘锅底开,垃圾杂物共徘徊。问渠那得浊如许,为无源头活水来。有源头活水的半亩方塘是一一谁来背诵一遍?(或者是将擦去的字写上,并写上题目)。三、观书有感1、老师故意让学生齐背——《观塘有感》,引起学

6、生疑问,引出读书法读书要看清题目,题目是文眼呀!2、问:为何是《观书有感》?借塘來说观书感。理解:观,看,看见,有见解。感,用心悟,悟出滋味。简介朱熹:南宋,理学,宋人最讲理。宋诗特点常借景(物)寓理。当时在看书,将看书体会心得写了岀来。3、诗人看书有何感想呢?同桌讨论。(多元理解:塘——人,心如明镜,胸怀宽广,清,高洁;塘——书,知识,天光云影;,,,,)相机出示开卷有益的名言警句。(见预习积累)备注:当学生不会时导法;1、小塘呀小塘,你为什么这么明净呀?你这么小为什么容得下天光云影在你的肚子里呀?你为什么

7、这么聪明呀?朱子呀,你为什么这么有学问呀?2、塘有源头活水就,人观书就o3、把“半亩方塘”改为“方寸之心”4、宋诗借物喻理的特点。如苏轼《题西林壁》等。)四、拓展学习诗借物(景)喻理的特点学习《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朦瞳巨舰一毛轻。向來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诗屮有悟,诗屮有理)板书设计:(动态生成)初:半亩方塘一鉴开,犬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变:半亩方塘开,共徘徊。问渠那得如许,为来。再变:半亩方塘锅底开,垃圾杂物共徘徊。问渠那得浊如许,为无源头活水來。述原:方寸

8、Z心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我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