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

ID:9992585

大小:8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20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_第1页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_第2页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_第3页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_第4页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夏章勇(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252000)…………..改成自己的名字、单位【摘要】由于面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受到损伤。目前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难以令人满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文章就面神经损伤后轴突、神经元、周围细胞的变化、信号传导、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工程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面神经损伤;修复;细胞与分子机制;组织工程FacialnerveinjuryandtissureengineeringrecoveryXIAZhangyong.Departmen

2、tofNeurology,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Liaocheng,Shandong,Liaocheng252000,China…………..改成自己的名字、单位[Abstract]Thefacialnerveiseasilytobeinjuredforitsanatomicalfeature.Atpresent,therecoveryandregenerationoftheinjuredfacialnervecannotpleaseus,whichishavingseriouseffectonp

3、atient’shealth.It’sreviewedthatadvancedresearchonneuralaxon,neuron,peripheralcellchange,signalconduction,interactionandtissureengineeringrecoveryoftheinjuredfacialnerveinthearticle.[Keywords]facialnerveinjury;recovery;cellularandmolecularmechanism;tissureengineerin

4、g面神经是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是人类骨管中行程最长的神经,由于特殊的解剖部位,使其极易受到损伤。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由于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修复后的功能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加强损伤后修复机制研究,寻找新的修复治疗方法,尽可能完美的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就成为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近年来面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机制,以及组织工程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面神经损伤的病因及分级:面神经损伤除自发性神经麻痹外,常见于外伤、炎症、占位性病变、医源性创伤等[1、2

5、]。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可划分为颅内段、颞骨内段、颞骨外段损伤[3]。面神经外伤后的神经病理过程与其他周围神经损伤基本相同,也存在华勒变性(Walleriandegeneration,WD)10及神经再生。有学者根据肌电图的潜伏期、波峰、神经传导速度将面神经损伤分5级,即Sunderland分级:Ⅰ级为神经麻痹,神经基本结构保持完整,无华勒变性。通常在伤后数日或数周内随着传导功能改善,可完全自行恢复;Ⅱ级为神经轴突断裂,但神经内膜管完整,损伤远端发生华勒变性。轴突可从损伤部位再生至终末器官,而不会发生错位生长;Ⅲ级为除轴突断伤

6、外,神经内膜亦损伤并伴瘢痕形成,有自行恢复可能,当轴突再生时,可能长入非原位神经鞘,导致错位生长;Ⅳ级为神经束遭到严重破坏或断裂,但神经干通过神经外膜组织保持连续。神经内瘢痕多,很少能自行恢复,需手术治疗;Ⅴ级为神经全层损伤。Ⅰ、Ⅱ级多可完全恢复,Ⅲ级因有神经内膜瘢痕阻碍新生轴突,神经再生不良,Ⅳ级因瘢痕严重阻碍,轴突难于再生;Ⅴ级如非手术干预不能再生。该分类方法是根据面神经损伤的解剖结构分类,有助于指导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有很实用的临床价值[4、5]。2.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面神经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其损伤后比中枢神经系

7、统神经元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6-8],损伤后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受损神经元及周围细胞变化[9、10]。2.1面神经轴突的再生面神经损伤后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其损伤远侧端发生华勒氏变性,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细胞的聚集与抗炎因子的分泌,轴突的变性水解以及残片的吞噬、清除。轴突损伤后轴突末梢迅速封闭,在各种炎症细胞合成的趋化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胞外基质分子以及蛋白水解酶等共同作用下,形成数目众多的生长芽,继而构成生长锥。生长锥可释放蛋白酶,溶解远端基质,并向远端缓慢生长[11]。轴突再生时,残端的基底膜导管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架

8、,由去髓鞘化的雪旺氏细胞(Shwanncell,SC)与围绕周围的基底膜形成Bungner带,并最终到达原终板及神经末梢处。对于面神经挤压伤,因神经内膜未断,生长锥可沿神经内膜生长。每个轴突可发出多达20个生长锥沿Bungner带到达远处残端,但只有不足1/5能够到达靶目标。而对于面神经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