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86304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9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除意外等特殊状态以外,婴儿和儿童的心跳呼吸停止很少突然发生,通常为在原发病及其发展过程中病情恶化,是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加重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最后造成心跳呼吸停止。因此,要识别婴儿和儿童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恶化,要有效预测心跳呼吸停止,就必须应用心肺功能快速评价的方法去识别潜在的呼吸循环衰竭和心跳呼吸停止。在初评时并无必要强调实验检查对判断生理素乱严重程度,这些评价需在30秒内完成。1、呼吸功能的评价:强调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识别潜在的呼吸衰竭和呼吸骤
2、停,有呼吸骤停危险性的婴儿和儿童最初可能表现为:①呼吸次数增加,用力呼吸和呼吸音减低;②清醒程度的降低或对家长和疼痛的反应减少;③骨骼肌张立降低;④青紫。2、心血管功能的评价:休克是以供氧和代谢所需物质供应不足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为特征的临床状态,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已有组织脏器灌注不足的体征,但血压是正常的,当血压降低时就进入了休克失代偿期。三、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特点1、器官功能尚未成熟,易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年龄愈小发生愈高,以新生儿和婴儿多见。2、由于呼吸中枢神经元较大脑皮质有更强大
3、的缺氧耐受能力,故心博停止后可以短时间保留叹息样呼吸动作,很快出现呼吸停止。3、小儿防御能力较弱,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分泌物粘稠且多,常致呛奶、痰堵和呼吸困难,使窒息成为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索。4、呼吸衰竭(窒息)和气道梗阻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药物中毒以及麻醉意外也是直接因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致心跳呼吸骤停,大儿童还可发生外伤和意外。5、小儿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比成人强,影响内脏器官功能的慢性疾病也较少,故复苏成功率较成人高。四、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
4、诊断各种原因导致心搏骤停后10~20秒内即出现意识丧失和昏迷,面色由苍白迅速呈现紫紫绀,静动脉搏动立即消失且触扪不到搏动,心音消失和血压测不出;30~40秒后出现四肢抽搐和瞳孔双侧散大;60秒后出现大便失禁和呼吸骤停,呼吸开始抽泣样逐渐缓慢中断而停止;4~6分钟脑部缺氧皆可能出现不可逆性大脑损害:但8分钟以上脑细胞也并非立即全部死亡,在积极抢救的情况下还可能好转而恢复功能,有人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心搏停止20分钟以上脑复苏仍有可能。五、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程序1、呼吸道管理:有效及时地进行气管插管,可使病
5、人获得新生,挽救患儿的生命。2、给途径的选择:首选静脉通道,提倡气管给药,避免心内注射,可紧急骨髓给药3、复苏药物的应用:(1)肾上腺素:80年代研究了肾上腺素的剂量-反应曲线,显示肾上腺素的最佳反应剂量是0.045至O.20mg/kg。这些研究显示需要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才能改善血流动力和复苏成功,导致很多临床医生在人体用更大剂量的肾上腺素。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病例报道和回顾性研究,奠定科学地评估的另一阶段——前瞻性、随机性临床试验。应用较大肾上腺素是可以接受的,并建议随后剂量的肾上腺素只相隔
6、3~5分钟的间隔。北京省儿童医院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0.1mg/kg)前瞻性临床试验观察114例心跳骤停患儿的抢救,发现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61.49%,而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的成功率只有2558%。(2)CPR辅助药物:硫酸吗啡在治疗急性肺水肿有用,利多卡因是可选择的抗心律失常药以治疗室性异位节律、VT及VF。阿托品逆转胆碱能介导的心率减慢、全身血管阻力和血压,在治疗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有用的。多巴胺一般保留用于症状性心动过缓的低血压或当(3)液体疗法:目的是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恢复
7、有效循环量,在出血性休克时恢复携氧能力,纠正代谢失衡和复苏过程中的酸碱紊乱。有效补充血容量,及时输注胶体液和血制品,迅速有效地治疗休克代偿期的早期征象,防止发展至失代偿性休克,保证心脑灌注;根据血气监测补充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积极有效地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和保护脑功能,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脑复苏。六、脑复苏措施1、一般治疗:恢复并维持正常的平均动脉压(MAP),使MAP在90~lOOmmHg。控制性通气,使Pa02控制在100mmHg以上,pH在正常范围,保持正常通气和使用肌松剂制动
8、。皮质类固醇具有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和降低颅高压的作用,应常规短期应用;可给予地塞米松首次1mg/kg,然后0.2mg/kg,每6小时1次,共3天。液体疗法保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热卡供应进行营养与代谢支持。2、选择性头部降温:深低温(28~27'C)于20世纪应用在心脏直视下手术,容易诱发室颤,凝血功能障碍和抑制机体自卫反射功能,80年代采用亚低温对实验性脑缺血和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颅脑外伤的病死率,改善其神经功能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