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

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

ID:9848401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2

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_第1页
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_第2页
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论德与才的关系在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情况之下,重新考虑德与才的关系,对我们大学生尤显必要。不得不说,一些同学由于一些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往往降低了对自身道德水准的要求。甚至有一部分青年人竟然公然宣称,不避讳潜规则。拜金主义严重影响着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大学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设立,对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学过该课程,使我重新思考了德与才之关系。说到德与才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尤其在谈到治国之道与用人之道时,这是一个经常被论及的话题。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思想家司马光有著名

2、论断,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暂且采用该翻译)那么,在司马光看来,德与才究竟孰轻孰重呢?不妨谈一下这句话的出处——《资治通鉴》。我们都知道司马光不仅是思想家,政治家,而且作为《资治通鉴》的编撰者,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很多思想尤其是治国用人之道都体现在书中。我们应当明确一点,中国这个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文明国度,自从汉代司马迁忍辱含垢修成纪传体通史《史记》后,每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为前代修史,述一代史事,记一朝典则,褒一代英烈,贬一朝奸恶,举凡一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军

3、事制度等都是被详加记载,略无遗失,目的是为后代的统治阶级提供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多方面鉴戒,所谓以史为鉴,这是封建史学之价值和功用所在。而这本作为封建史学的经典的《资治通鉴》,其作者,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必然也是站在统治阶级如何统治民众的角度来撰写了《资治通鉴》一书。在该书卷首部分,司马光便提出了他的德才理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

4、,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在这里,司马光主要给出了以下观点:一.批判世俗把“才”与“德”通通当做“贤”的观点,指出“才”和“德”新的定义:“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二.指出“才”与“德”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三.分别列出四种人身上的德才体现:

5、“才德全尽”、“才德兼亡”、“德胜才”和“才胜德”,并且分别给与这四种人一个定义:“圣人”、“愚人”、“君子”和“小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人时,“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的观点应该是以德比才重为主:“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用现代汉语解释,意思大致是“德胜才者凭借才能可以做好事,才胜德者凭借才能可能做坏事,而无德无才之人干不成大事,故不让人担忧。”四.在涉及德与才,选用人的次序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6、愚人”。这样一个观点可以说在各个朝代都可以找到实例。从西周武王开始,我们一直都看重人之德行。我们知道,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思想的主流。而在儒家思想中,崇德是很重要的一块。古代选拔官吏,“选人以德”和“求德而任”是官场的口号和目标,从最初的推崇“仁政”和“孝悌”到“孝”“廉”“诚”等等,德的含义也随着朝代更迭,历史发展而有所变化。但终究,统治者都在强调德治。而在上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句的翻译时,也有这样将“资”译作“资本”“支撑”的,结合儒家的崇德思想,最后,我以为还是理解为“辅助”更为贴近。也就是说,

7、对于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是德要胜于才。德是基础,在德的基础之上,才方可更好得被施展出来。其实不仅是中国古人重视德行,其他国家很重视人的品德。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著名“帝王哲学家”、晚期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在《沉思录》中不时提到“要及时行德”。英国17世纪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随笔中写到“美得就像宝石”“拥有内在美德的人即便外表并不华贵,却可以让人心生敬意。”似乎在中外的主流文化里,德始终要比才更重要,就是我们如今教育子女,也常说“成才先成人”,高智商的人犯罪更可怕。从历史上无数的例子

8、里,我们都得出了这一点。比如,秦桧,一状元之才,最终投降卖国,诬陷忠良。和珅,多才多能,却极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