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

ID:9745021

大小:6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_第1页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_第2页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_第3页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_第4页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关键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外科;治疗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以及局部武装冲突绵延不断,高能、高速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此类伤员由于伤情复杂、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死亡率极高。且创伤多发生于青壮年,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甚至超过其他疾病,因此提高其诊治水平的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疾病。部分伤员被送达医疗单位时已经

2、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等“命悬一线”的危急状态,手术干预刻不容缓。此时如按常规进行复杂、费时、创伤性大的确定性手术,往往带来灾难性的结局,即使伤员不在手术中死亡,术后也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存活机会甚小。如何为此类伤员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是20世纪后期临床外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理念作为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治疗的新策略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主要综述DCS在腹部脏器严重创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3、1腹部创伤DCS理念的历史沿革及概念  DCS理念的最早产生是来自于严重腹部创伤的治疗,而腹部创伤DCS理念的起源应追溯到1906年,Schroeder等[2]报道了肝损伤后填塞止血和早期终止剖腹手术的方法。1955年文献报道填塞术后组织坏死、感染及再出血等并发症,“填塞”不再作为主流外科技术而逐渐弃用[3]。1981年Feliciano等采用该技术治疗10例严重肝损伤大出血的伤员,存活率达90%,肝周纱布填塞技术又逐渐获得认可[4]。1983年Stone等[5]最早提出了损伤控制概念,他们总结了31例剖腹手术过程

4、中出现凝血障碍的伤员,发现采用常规输血补液、确定性手术的14例伤员中仅存活了1例,而以简单快捷的方法控制出血和消化道破裂、积极纠正凝血障碍后再次进腹完成确定性手术的17例中,11例得以存活。Rotondo等[6]于1993年更加明确地使用了“损伤控制”这一表述,认为早期施行DCS,可以挽救原来认为无法挽救的危重伤员。近年来,随着更多的临床实践,人们一致认为DCS是指针对严重创伤伤员进行阶段性修复的外科策略,旨在避免由于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互相促进而引起的不可逆生理损害,是救治严重创伤的一种明智之举[7]。其中,

5、腹部创伤DCS包括3个不同的阶段:(1)采用快速临时的措施控制出血与污染,随后快速关闭腹腔;(2)进行致死性三联征的进一步纠正;(3)最后进行有计划的再次手术对损伤脏器以确定性修复。   2腹部严重损伤后DCS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严重腹部创伤时,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是大量失血,加上复苏时大量的输血、输液,易导致全身生理内环境的紊乱。因此Kashuk等[8]提出“血性恶性循环(bloodyviciouscycle)”的概念,即伤员的生理状态呈螺旋式恶化,这一恶性循环的特征是机体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联征,

6、进一步加重机体多器官功能的损害。此时机体处于生理极限耗竭状态,这些并不是创伤的起始原因,而是伤员在分子学、细胞学和血流动力学平衡失调的相对晚期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伤员已经面临着死亡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2.1机体低温指机体中心体温<35℃。由于受创机体产能适应性减少,尤其是打开腹腔后大量的热量逸散,加上大量的输血、输液等抢救治疗,加之多数外科医师容易忽视手术室升温、伤员躯体保温、输注液体及腹腔冲洗液加温等环节,故严重腹部创伤伤员普遍存在机体低温。低体温抑制血小板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增加纤溶蛋白的活性

7、,导致凝血障碍,还可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全身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呼吸抑制、神志模糊、凝血障碍及氧离曲线的左移而降低组织间氧的释放[9]。Burch等[10]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开腹手术时的热量蒸发是造成低温的重要原因,迅速终止剖腹手术后马上可减少腹腔热量丧失,恢复温度敏感性凝血功能,这正是DCS的理论依据。  2.2代谢性酸中毒腹部创伤致严重失血时,全身组织发生持续性灌注不足和继发性“氧债”,无氧酵解取代有氧分解而产生大量乳酸,导致乳酸性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水平高低与伤员愈后相关,乳酸清除可反映伤员复苏后氧传送

8、和消耗的情况。目前普遍采用血乳酸清除率作为氧输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复苏成功的预后指标[11]。Abramson的资料显示[12],如果伤员能够在24h内清除血乳酸,存活率可达100%,而48h内清除者的存活率仅14%。因此酸中毒的程度可以作为伤员预后的一个精确的预测因子。  2.3凝血障碍多种因素均能影响严重腹部创伤伤员的凝血功能,特别是体温过低的伤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