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89515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儿童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彭利晖,胡灯明,王三斌【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成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状态。方法10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19~71岁)岁,经MICM分型确诊为bcrabl阳性ALL。均予BFM90方案化疗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24月),6例患者持续CR。3例获得完全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结论化疗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明显提高bcr/abl
2、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预后。【关键词】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临床特征;预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占成人ALL约20%~30%,预后很差[1]。现代化疗方案尽管可以取得约80%~90%的完全缓解率,但成人患者长期生存率却只有不到10%[2]。BFM90方案[3]是治疗儿童ALL的成熟治疗方案,获得了80%无病生存率的好效果。该方案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ALL目前未见有报道。现将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1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ALL报告如下
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54例成人ALL中,有1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为同期初诊ALL患者的18.5%(10/54)。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30(19~71)岁。 1.2临床特征 发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出血、骨痛等表现。10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多为黄豆至蚕豆大小。8例并肝脾肿大,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细胞(90方案,高危组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加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每天400mg。开始诱导缓解的第8天,查外周血了解原始细胞数
4、目。诱导缓解的第33天复查骨髓,了解是否获得完全缓解。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缓解率比较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缓解期和生存期比较用t检验;生存期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 2结果 2.1化疗缓解率 所有患者均获血液学完全缓解(CR),开始诱导缓解化疗的第33天血液学CR率为90%,表明部分患者需要更多的疗程才能获得血液学CR。获得CR的中位时间为19天。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或等于1×109/L的中位时间为20天,血小板恢复至大于或等于100×109/L的中位时间为23天
5、。开始治疗的第21天6个患者骨髓定量RTPCR阳性率(bcrabl/abl×100)小于0.05。3例患者获得完全的细胞遗传学缓解(巢式PCR)。 2.2缓解的持续时间和复发率 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24月)。6例患者通过单纯的化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处于持续缓解状态。1例患者死亡。这例患者是由于巩固化疗期间出现感染死亡。所有患者均未找到同胞全相合移植供者。3例患者出现复发,2例在维持化疗期间,1例在再诱导化疗期间。在得出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ALL有确切的长期疗效结论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仍然是BCR
6、ABL基因阳性ALL的标准治疗。已发表的文献表明,alloHSCT的长期无病生存率31%~65%不等。在UKALL12/ECOG2993研究中,167例BCRABL基因阳性的ALL,88例(53%)只接受化疗,49例(29%)在第一次CR期间行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23例(14%)行非血缘全相合移植治疗,7例(4%)行自体移植治疗。5年复发率alloHSCT(32%)比化疗和自体移植(81%)低[5]。 另一个154例患者的研究表明,行alloHSCT3年生存率37%,而不采用alloHSCT只有12%[6]。伊马替尼为酪氨酸激酶
7、抑制剂,在移植前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可降低体内肿瘤负荷,为患者在CR期内施行HSCT风险系数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减小。Lee等[7]比较了移植前伊马替尼联合化疗(29例)和既往单一化疗(33例)者的结果,伊马替尼组移植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单一化疗组,而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单一化疗组。但两组移植相关死亡率无差别。提示移植前加用伊马替尼可提高治愈率。总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化疗生存率低,在CR时进alloHSCT则使生存率明显提高,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的远期疗效尚待研究。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加化疗后,再行移植治疗,其效果有待
8、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FaderlS,KantarjianHM,TalpazM,EstrovZ.Clinicalsignificanceofcytoge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