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ID:965401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_第1页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_第2页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8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为17例,发病年龄为1个月~11岁,平均5.4岁,病程7天~1年,临床特点主要为头痛36例,呕吐42例,意识障碍2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2例。10例患儿有肺结核史,1例有肠系膜结核史,均为住院患者,其中28例治愈,27例好转。现将治疗过程汇报如下。1.2临床表现1.2.1一般结核中毒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消瘦、睡眠不安、性情及精神改变等。1.2.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①脑膜刺激症状和体征:患儿可有恶心、呕吐、头疼、颈

2、强直、Brudzinski征(+)、Kernig征(+)以及Babinski征(+)。②颅神经损害:常见面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③脑实质受损症候:常见偏瘫、失语、肢体异常运动等表现。④颅压增高现象:表现头疼、呕吐、肌张力增高、惊厥、意识障碍,以及脑疝危象。⑤脊髓障碍症候:表现为根性疼痛,以及截瘫、大小便失禁或潴留等。1.2.3病程分期(1)前驱期(早期):约1~2周,患儿可有发热、食欲减退、睡眠不安、性情改变、烦躁好哭或精神呆滞、便秘或呕吐、年长儿可述头疼。(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l~2周,头疼持续并加重,呕吐、多为喷射性,知觉过敏,易激惹,烦躁或嗜

3、睡交替出现。婴儿可惊厥,出现早,且发作后意识尚清。出现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颅压增高和脑积水的症状、体征以及偏瘫症状。(3)昏迷期(晚期):约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神志由意识朦胧、半昏迷而进入昏迷。常见在惊厥后陷入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痉挛发作频繁,颅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更加明显,可呈角弓反张,去大脑或去皮层强直,终因呼吸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1.3临床检查1.3.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200~360mmH2O),也可因炎性黏连,椎管梗阻而压力降低。外观:早期多为无色透明,而中期或晚期可为混浊,呈玻璃样,浅黄或橙黄色。65%的结脑患儿脑脊液标本静置24小

4、时,可有薄膜形成,典型的薄膜呈漏斗状,从液面中央倒置至试管底部,用它做涂片更易找到结核杆菌。白细胞轻~中度增高(25×106~500×106/L),约2/3病例白细胞在100×106~500×106/L,约5%病例白细胞超过1000×106/L,个别病例可高达10000×106/L以上。大多数病例(约86%)以淋巴细胞占优势,但在急性期或恶化期可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转变为淋巴细胞占优势。偶见结脑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始终在正常范围。脑脊液蛋白增高大多在40~300mg/dl之间。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多提示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脊髓蛛网膜炎性黏连,椎管梗阻。

5、糖含量降低,氯化物降低占80.2%,常低于640mg/dl,一般多较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常最早出现白细胞升高,其次是蛋白升高,再其次是糖和氯化物下降。在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糖和氯化物可以正常。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后脑脊液糖首先恢复,继而是白细胞下降,蛋白降低,糖持续降低往往提示预后不良。1.3.2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约85%结脑病儿的胸片有结核病的改变,其中90%为活动性病变。按病型分类,呈粟粒型结核者占47.6%。胸片证明有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对确诊结核性脑膜炎很有意义。脑CT扫描可见脑室扩张、颅底

6、铸形强化及脑实质病变如结核瘤等。1.4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具有上述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发现结核病灶。CSF检查呈典型改变、脑CT检查有上述发现。结核菌感染的依据患儿多无卡介苗接种史,有结核病接触史,PPD试验阳性,CSF涂片或培养发现结核杆菌。出现脑征或做脑脊液检查前,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手足搐搦症、风湿热舞蹈病、消化不良、伤寒、肠蛔虫症等相鉴别。脑征出现或脑脊液检查后,应与病毒性脑炎,不规则治疗的化脑、脑肿瘤、脑脓肿、脑囊虫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畸形和脑脱髓鞘病等相区别。2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抓住两个环节,一是控制炎症,二是控制颅内压。2.1糖皮质激

7、素:可抑制炎症渗出,从而降低颅内压,并可减少黏连,从而利于脑脊液循环。一般用泼尼松每日1~2mg/kg,<45mg/d。4~6周后开始逐渐减量,6~8周结束用药。急性期可加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0~100mg,静滴1周后停用。2.220%甘露醇:每次0.5~1.5g/kg,在20~30分钟内静脉注入。由于渗透压差,脑脊液渗入静脉,从而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根据颅内压情况,每日可2~3次,2~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7~10天停用。在应用2次甘露醇之间,静脉滴入半张含钠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2.3醋氮酰胺:如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甘露醇后,颅内压逐渐好转,在停用甘露醇

8、前l~2天,加用醋氮酰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