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48709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推罐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推罐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推罐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呃逆患者两侧腰背部膀胱经俞穴进行推罐治疗1次,以呃逆止随访1周无复发为观察终点时间。结果治愈16例,减轻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推罐治疗呃逆显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关键词】推罐;呃逆;观察呃逆,俗称“打嗝”,是临床的常见病,多以偶然发生,不知不觉中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笔者自2005年9月-2006年2月,采用推罐疗法对20例呃逆患者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均为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住院病
2、人15例,门诊5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38岁;病程1~72h,平均36.5h。1.2诊断标准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1]:(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2)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3)除外干呕、嗳气等与呃逆相似的症状。1.3辨证分型1.3.1实证(1)胃中寒冷主症: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更甚。次症:胸膈及胃脘不适,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迟缓。(2)胃火上逆主症: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渴,多喜冷饮。次症:脘腹满闷,大
3、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3)气机郁滞主症: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次症:胸胁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1.3.2虚证(1)脾胃阳虚主症:呃声低长无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手足不温。次症:脘腹不舒,面色白光白,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2)胃阴不足主症: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不思饮食。次症:烦躁不安,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弱。1.4纳入与排除标准1.4.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4.2排除标准(1)干呕:与呃逆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干呕属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生,
4、发出呕吐之声。(2)嗳气:与呃逆亦同属胃气上逆之症,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3)合并有肝、肾和心脑血管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活动性肺结核,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皮肤破损,全身性皮肤病,严重的脊柱畸形、骨折,妇女月经期、怀孕期,严重感染的患者。1.5治疗方法沿患者两侧腰背部膀胱经俞穴进行推罐治疗。具体操作:先让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在两侧腰背部膀胱经走行区涂抹一些润滑油(植物油或凡士林油膏),再将罐拔住皮肤(用闪火法,以玻璃罐为宜),然后握住罐子,
5、上下往返推移,速度均匀,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实证可用泻法:力度稍重,时间稍长;虚证可用补法:力度稍轻,时间稍短),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时,将罐取下。注意:整个操作过程注意保暖。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2结果2.1疗效判定标准(自拟)(1)临床痊愈:经治疗后呃逆停止,随访1周无复发。(2)好转:经治疗后呃逆停止,但1周内反复发作。(3)无效:经治疗后呃逆未停止。2.2疗效分析治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3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53岁。因反复呃逆3天于2005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在附
6、近医院求治,给予内服中药治疗(具体方药不详),呃声稍停,但常反复发作,今日来我院求治。呃逆连续,呃声洪亮有力,伴口苦、口干,脘腹满闷,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数。诊断:呃逆,辨证为胃气上逆。经推罐治疗,约3min后呃逆止,随访1周无复发。例2:患者,男,48岁。因胆囊摘除术后6h,呃逆2h于2005年12月4日请我科会诊,患者有结石性胆囊炎病史10余年,于2005年12月4日在我院外科做胆囊摘除术,术后4h出现呃逆不止,呃声无力,脘腹不舒。经注射阿托品0.5mg治疗无效。查体:面色白光白,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呃逆,辨证为脾胃阳虚。经推罐治疗,约3min后呃
7、逆止,随访1周无复发。4讨论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最早记载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至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中,专列了《火气罐》一节,对火罐的形状、大小、使用方法、适应证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2]。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后来张景岳著《景岳全书·呃逆》才对呃逆的命名统一了认识,并把呃逆与干呕、嗳气做出明确的区分[1]。本病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正气亏虚而诱发本病,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