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犀角地黄汤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ID:9629219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犀角地黄汤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犀角地黄汤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犀角地黄汤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犀角地黄汤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犀角地黄汤过敏性紫癜是血管性紫癜中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无菌性毛细血管炎。临床表现是以皮肤紫癜为主,常伴有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少数患者不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本病常起病突然,自然转归一般呈良性经过。紫癜在2周、4周及大于4周消退者中各占1/3,但病程长者可达数年之久。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有一定难度来治愈此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基本上属于“血证”、“斑疹”的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外感风热,饮食失节,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为风热毒邪浸淫腠理,深入营血,燔灼营阴;或素体阴虚血分壮热,又复

2、感风热,风热与血热相搏,壅盛成毒,致使脉络受损,血溢脉外。根据本病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风热毒邪是常见的原因,因此,风热毒邪在本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本病的治疗应首选犀角地黄汤。1清热凉血的应用犀角地黄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四味药物组成:犀角、生地、芍药、牡丹皮。本方是清热凉血的代表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又要灵活应用本方。如以风热伤络为主的,应在方中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板蓝根、蝉蜕、紫草等清热解表,凉血化瘀之品,以达到解毒祛风,清热凉血的目的。如例1,患者,女,15岁,初起症状:双下肢散在鲜红色紫癜,反复发作,伴有咽喉肿痛,皮肤瘙痒,身热

3、,五心烦热,口干渴,无关节疼痛,无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证属风热伤络,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20g,赤芍12g,牡丹皮12g,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2g,板蓝根15g,紫草20g,蝉蜕10g,大枣10g,甘草10g,经服1周后,紫癜完全消退,并未再复发。2对关节肿痛者的应用对于患者伴有关节肿痛,临床中应在用本方基础上加用牛膝、络石藤等药。如例2,患者,男,12岁,就诊时双膝关节以下对称性紫癜分布,踝关节疼痛,伴有肿胀,不能下地行走,皮疹突出皮肤表面,并伴有瘙痒,口干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数。证属风热毒邪伤络,瘀血阻络。处方

4、:金银花20g,连翘20g,板蓝根20g,生地20g,赤芍药15g,水牛角30g,茜草15g,紫草30g,黄芩15g,牛膝15g,络石藤15g,大枣10g,甘草10g,服药10剂后,患者紫癜完全消失,但关节略有疼痛,又服药10剂,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3对难治疗的肾型的应用本病最难治疗的是肾型,即紫癜伴有尿血或尿蛋白的改变,临床有血压升高,颜面及下肢的水肿,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延误治疗,本病会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对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本型是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肾炎的出现可在紫癜发生的同时,也可在紫癜发生后1周或2周,更有在紫癜发生2个月

5、后出现。因此,对本病的用药要求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始终贯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治疗原则,这样才能体现出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如例3,男,20岁,因烧伤后静脉输液中出现了头孢药物的过敏,进而出现双下肢紫癜,色鲜红,颜面、下肢水肿,头晕,口渴,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尿检:蛋白(++),隐血(+++),血压160/100mmHg,证属风热伤络,毒随肾脉下犯肾之膜原,而发本病。处方:生地30g,金银花20g,连翘20g,板蓝根20g,牡丹皮15g,栀子15g,紫草30g,水牛角30g,赤芍药15g,土茯苓100g,爵床30g,地榆炭30g,大蓟15g,小

6、蓟15g,龟甲15g。经服本方近1个月,患者紫癜完全消退,尿检:蛋白(+),隐血(+),查舌质红,苔白,脉略沉,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压140/80mmHg。又予处方:生地40g,金银花20g,连翘20g,板蓝根20g,牡丹皮25g,栀子25g,紫草30g,水牛角30g,赤芍药15g,丹参15g,土茯苓150g,爵床50g,地榆炭20g,大蓟15g,小蓟15g,龟甲10g,益母草30g,桃仁10g。经服30剂后患者水肿完全消失,血压120/80mmHg,尿检:蛋白(-),隐血(-)。又予本方服用1个月,给予巩固性治疗,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

7、贯穿着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治疗原则,因此才能取得好的疗效。4讨论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本着辨证论治的观念,同时又应当考虑辨病论治的思路。只有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才能选出疗效好的方剂,犀角地黄汤就是在充分理解本病的病理为风热毒邪侵入体内,导致热毒伤络,血行脉外的发病机制,因此在临床中才能灵活应用,得心应手,取得很好的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