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ID:9159342

大小:57.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1页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2页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3页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4页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赵传银安徽外国语学院文学翻译的主体是译者,译者是文学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民族文化的构建者。自“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界学者从单一的语言视角转向文化视域下的翻译主体的研究。肯定其文化翻译改写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关注其主体性的研允。文章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过程中,从译者主体性内涵、译荠主体性的理想发挥及译者主体性的限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以期拓展丰富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关键词: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翻译客体;翻译策略;基金: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宄”(SK2017A0789)TheTranslator,sSubjec

2、tivityinLiteraryTranslationCAOMinZHAOChuan-yinAnhuiForeignLanguageUniversity;Abstract:Thesubjectofliterarytranslationistranslator.Translatoristhemostactivefactorsinthewholeprocessofliterarytranslation,andalsothebuilderofnationalculture.Sincethe“cultureturn”,translator’sstatusasthesubjectoftranslat

3、ionisconfirmed.Thetranslator’ssubjectivityhasn.Thispaperprobestranslators’subjectivityintheprocessofliterarytranslationfromtheaspectsoftheconnotationsoftranslator'ssubjectivity,thedisplayoftranslator’ssubjectivity,andthelimitationoftranslator’ssubjectivity,inthehopeofexpandingandenrichingthe1earni

4、ngandstudyofthetranslator’ssubjectivityinliterarytranslation.Keyword:literarytranslation;translator'ssubjectivity;objectsoftranslation;translationstrategy;一、引言我国翻译研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原著中心论和语言转换为核心的传统翻译观”[l](P20);二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和研宄。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即将一种语言符号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符号传达出来。因此,传统翻译研究注

5、重原信息的传递,认为作者和原著神圣不可侵犯。卡特福特的“语篇等值”和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都体现了以“原著中心论”的传统翻译观念。在中国,传统翻译观秉承了丙方“作者、原著中心论”的观点,认为翻译是语言层面的转换,并形成“信达雅”“化境论”等翻译标准。传统翻译观首先强调“信”,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并“不因语言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m。传统翻译观把理想的翻译主体比喻成一块玻璃,“透明得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3](P318-321)。无论是丙方的“隐形论”还是中国的“化境论”,“都是译者难以达到的目标,译者就成了求工不得而又欲罢不能的尴尬角色”[l](P

6、20)。可见,传统翻译观有其自身无法阐释的内在矛盾。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问题的探讨。80年代,国内学者谢天振、许钧、罗新璋、杨武能、查建明、穆雷等都开始关注并讨论译者主体性问题。至此,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从文化、美学等视角也开始进行深入研究。从翻译过程来讲,翻译是语言转换活动,这一活动由译者来完成,因此,翻译的主体是译者,翻译的主体性也就是译者的主体性[4](P20)。屮国翻译研究逐渐开始了从以语言转换为核心的“原著中心论”到以文化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宄的转变。二、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内涵明确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内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译者、什么是翻译主体。国

7、内对于“翻译主体”有着不同见解。杨武能肯定了文学翻译的实质是文学活动,“文学翻译的主体同样是人,也即作家、翻译家和读者”[5](P28)。谢天振认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主体不仅仅是译者本身,读者等同样是“创造性叛逆”的主体[6](P13-14)。与之不同,李冰梅认为,从翻译的过程来看,翻译活动自始至终是由译者完成的,因此,翻译的主体是译者。对此分歧,国内一些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视角进行阐释。在广义上,翻译主体指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