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ID:9061371

大小: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6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_第1页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_第2页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_第3页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_第4页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宋晔摘要: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德性品质,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关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生命关怀和发展关怀。教育关怀品质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称之为教育关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爱,而是蕴涵着对话、尊重、理解、聆听和宽容等特点。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教育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关键词:关怀;教育关怀;教师关怀关怀,在女性伦理学的视角中,是作为女挂的本能,但是从人的类本性出发以及人的共生特征,可以认为关怀伦理

2、所强调的关怀精神是超性别的,不仅具有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在任何时代都有重要价值。关怀是基于人类本性,是关涉人类存在的重要概念,是一种普世的品质。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革命性。一、关怀的意义(一)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从孩子们的游戏中很明显地可以观察到“女孩子强调内部空间而男孩子则强调外部空间”[1]。“内部空间”注定了女性要为男人生育子女,并具有抚养子女的生物的、伦理的本能,她们对下一代具有与生俱来的关怀。而男性则有“高度抱负”…,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吉里根和诺丁斯虽然对埃里克森对女性的歧视

3、持反对态度,但是对其揭示女性具有关怀的优势却表示赞同。女性具有关怀上的优势,是因为在母女关系中,对女孩的约束和养育以胚胎的形式加以代代传递,它不会像母子关系那样产生传递的断裂,因此这种关怀可以进一步地发展为更成熟、更复杂的对他人的关怀。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加登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阐发了个体心灵中的“他人感”和“关系感”存在的生物学基础[2]。他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作为物种,有两个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关怀特质:首先,与所有动物相比,人的抚养期和儿童期都是最长的,较长的抚养期与儿童期增强了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赖关系;其次,由于未开化的、

4、艰难的自然环境,早期类人猿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个体与个体必须团结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工作。人类早期的关怀品质可能是作为社会性基因而存在,天长日久,社会性基因成为人类全部行为中的高层次反省行为,从而转化为人类的自然基因,代代相传,积淀为人类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所以,关怀正是这样由社会性基因而渐渐成熟起来的自然性基因,它有着生物学基础。(二)关怀是个体德性的基础从儿童社会化成长的过程来看,儿童对世界的信赖和满意来自于最初母亲对孩子的关怀与保护。儿童同母亲关系的建立在儿童出生后就开始了,这就是他们最早的社会化过程。儿童最开始学习辨人时,往

5、往对经常接触的母亲表现出亲近,而对陌生人表现出害怕。由于与母亲建立了亲密的身体接触,在心理上也建立了依赖的感情关系。这种关系为儿童提供了安全感和安定保障,母亲是一个安全港湾的象征。在港湾中,儿童有受到保护的情感体验,这种早期成长起来的安全感,为他们进一步地去探索外界事物提供了情感支持,所以说关怀是具有基础性的品质,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安全感使得儿童对外界的事物和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离开母性关怀的摇篮,逐步走人成人世界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心理的缓冲期,在这一缓冲期中,学校教育也必须提供关怀的情感支持,学生才能够逐渐脱离对母性关怀的依赖,增强自主性,并在

6、这一过程中体验关怀和学会关怀。从儿童的道德成长来看,关心作为一种基础性品质(班华),有助于学生其他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生成。西方学者认为,用情感作为支撑,辅之以积极的教育措施,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生成[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对自我、对他人、对环境、对客观世界有足够理解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必须建立在关怀的概念基础之上。”[4]因此,关怀是其他道德品质的生长点。当关怀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品质时,关怀即成为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它可以造成和谐的人际氛围,所以培育关怀可以在一定时空中、在一个学校营造出良好、和谐的亚文化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就会时刻受到一种

7、“关怀”气息的熏陶,感受其中的幸福、体验其中的人文价值,这种外在的文化逐渐就会内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发展出一种关心周围一切事物并自觉投入文化环境建设的精神品质。可以肯定,当“关怀”成为一个学校的亚文化主流时,学生的德性就具有了生成的前提了。(三)关怀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关怀是对关系的强调,这种强调关系的观点是符合人类交往本质的,反映了人的共生性。因为“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2]。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处在一个关系的网络,一方面,他人和社会要作用于个人,另一方面个人也要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他人和社会。我国古代哲人非常注重人的关系性,孟子认为恻隐、

8、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仁、义、礼、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