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52467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3
《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Abstract:Highervocationalcollegegraduatesfacesevereemploymentsituationandtheyent,enterprise,collegeandstudentstosolvethisproblem,tomakelaborersmatchpositionsandstudentsmeettherequirementsforenterprises. Keyployment;difficulty;countermeasures
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1006-4311(2016)08-0256-03 0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劳动力总量供给和经济增长速度从双增长转向双下降,人力资源市场从总体看供求同时下降,但高校毕业生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变化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将更为凸显,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更趋困难。对新常态下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探索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解决之道,使劳动力供需双方、劳动者和岗位相匹配,实现毕业生和企业需求对接,是事关新时期校园和谐乃至社会稳定的
3、要务。 1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有岗不就现象严重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增长速度,很多高职学生陷入选择性失业怪圈。有些就业岗位供求比超过3:1或更多却无人问津,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基层就业岗位不感兴趣,“有岗不就”现象比较突出。 1.2薪酬预期过高 当下高职生心里预估的起薪标准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对2015届高职毕业生薪酬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有75.8%的学生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而实习期薪资水平在3000以上的不足30%,现实状况和理想预期
4、出现落差,导致很多学生对目前工作岗位不满,这也是学生有岗不就现象的另一原因。 1.3职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现 90后高职毕业生个性张扬,工作稍不满意就会选择跳槽,且辞职理由“丰富多彩”,特别是销售、行政、服务类岗位离职率较高。岗位工作时间多则数月,短则几天,这些“说走就走”的新生代员工让不少企业老板难以适应,频繁跳槽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1.4职业定位在城市,不愿到基层就业 当前大城市生活成本日渐提高,很多学生不再一窝蜂的涌向一线城市,职业选择地域定位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二、三线城市或县域城市,但多数毕业生仍
5、不愿到基层就业,特别是条件艰苦、岗位待遇低的老少边穷地区。 2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因素分析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多个维度导致高职生就业困难。 2.1从社会、政府维度看 在经济发展迅猛时期,“学而优则仕”仍成为社会普世价值,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尴尬地位。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日益凸显。当前生活成本增加,贫富差距加大,劳动力市场需求总量下降,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难。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了
6、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但有些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2从劳动力需求方看 企业是高校毕业生最大的雇主,特别是中小企业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很多企业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同时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不愿做长期的人才贮备。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就业不稳定,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即时性要求。另外,企业为高职生提供的薪资待遇、社会福利和职业发展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也是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因素。 2.3从劳动力供给方看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
7、、学生个性发展不相适应。作为劳动力供给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有失偏颇,盲目追求“高层次就业、高质量就业”,重技术技能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综合素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很难适应新常态经济下新职业不断产生和职位的不断变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本身具有滞后性,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有失偏差。 2.4从劳动者自身维度看 无能力就业、无意愿就业和就业期望过高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有些高职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没有
8、掌握必备的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欠缺,没有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导致这部分学生无能力就业。到了毕业季有些学生无心寻找工作,近几年高职生升学、出国的比例逐年增加,有的学生觉得“还没有玩够”,有的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不够对就业充满恐惧。高职学生就业定位不科学,就业期望过高直接影响高职生的就业状况。 3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