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

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

ID:8844279

大小:284.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_第1页
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_第2页
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_第3页
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_第4页
资源描述:

《宗义宝鬘006(前言6)——能海法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宗义宝鬘》总第006讲——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宗义宝鬘》总第006讲(前言6)——正法解行林能海法师四、概略介绍《宗义宝鬘》阐明各宗的教义的次第前面我们对根、道、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按照下图科判对「宗义的主张」——根、道、果做进一步的解释:宗义的主张分为根(因)、道、果。(一)、根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根」。何谓根呢?我们翻到《宗义宝鬘》23页,倒数第9行,看原文:藏语gzhi字,意义很多,此处是指「存在的万事万物」。所谓「存在的万

2、事万物」,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境上存在而且被根识所见。根识见到若境上不存在,也不叫存在;第二,根识所见到的境上也要存在。也就是说,有境也要正确无误的见到。比如:兔角。如果你看到兔角,但兔角在境上不存在,所以也不叫存在。而我们眼识等(有境)见闻觉知到的、第六意识分别心所安立的事物是否是正确无误,必须依着经论所诠正理,去了知什么是正确无误,什么是错乱顚倒,才能正确安立。并不是你说正确无误就正确无误,必须依着经论所诠正理,对境去思维观察如何安立是错误颠倒的,如何安立才是正确无误的。假如你不知道错误的,也就无法安立正确的。如

3、此,才能正确无误地「见到」所安立的事物,才能真正建立正知正见。比如:瓶子。你看到的瓶子,一定是常。你用经论所诠正理去思维观察,知道「见到」的常的瓶子是不正确的,瓶子应该是无常。当你用正理遮除执常的心后,在你的心识上才能显现无常。如此才能安立正确的事物,才是建立正知正见。我们前面也讲到:你看到了瓶子,你能说你看到的瓶子是正确无误的吗?因为佛也看到瓶子,你能说你看到的跟佛所看到的一样吗?当然是不一样的。那么哪里不一样呢?你就必须用正理思维观察,才能分辨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接下来再看原文:因为对于存在事物的认识,世俗与胜义(常识、

4、真理)的抉择,是吾人修道的根基,所以译之为「根」。因为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法的存在只有世俗谛和胜义谛。故我们认知任何一存在的事物,都离不开胜义谛和世俗谛。它「是吾人修道的根基,所以译之为「根」」。对于胜义谛、世俗谛定义的正确认知,这个叫「根」。它就如同地基,就如同眼睛一样,所以翻译为「根」,也有人解释为「因」。对于根基或者是因的解释一定要正确。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唯依正因修行,方可感得将来正确圆满的善果。根分二:境(认识的对象)和有境(认识主体);我们继续看原文:这一科以下分为:认识的对象——「境」(yul),与认识主体──「有境

5、」(vul-can)。「这一科以下分为」:「认识的对象」就是「境」。所谓的境就是堪为心识所行境,也就是心识的所对境。我们修行主要是修心,但是修心一定离不开「境」——即是心对境。心识之所以错乱顚倒,主要是来自于对境的错乱顚倒的认知。所以「境」不清楚,是没办法修心的。那么「境」的内容是什么呢?这个在《宗义宝鬘》中讲到,我们看原文:「境」的内容,包含有为、无为等一切诸法的定义和分类。「「境」的内容」于《俱舍论》中是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或者于唯识的《百法明门论》中是所说的五位百法。它「包含有为、无为等」等,即包含(1)有为法(有造作、有作

6、用的法);(2)无为法(无造作、无作用的法);(3)世俗谛(被分析后会被破坏,被心识舍掉的法);(4)胜义谛(无法被分析、被破坏,心识不会舍弃的法);(5)有漏(跟烦恼相应的);(6)无漏(不跟烦恼相应的);(7)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比如讲:瓶子有瓶子的过去、瓶子的现在、瓶子的未来。瓶子的过去、现在、未来要如何安立呢);(8)业果相续(造业后,业如何相续到未来感果)等等「一切诸法的定义和分类」。我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有为、无为等等,都有其各自的定义,有其各自的归类。这些我们都必须学习了解的很清楚。因为这些是了解心识,乃至修行(

7、修心)所依据的一个根本。比如「境」中包涵的胜义谛跟世俗谛。以我们所看到的「瓶子」来讲:我们看到的瓶子是胜义谛呢?还是世俗谛呢?我们所看到的瓶子是世俗谛。那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瓶子」叫瓶子呢?为什么会是世俗谛呢?这个理由你一定要很清楚。你不可以说,因为它是瓶子所以它就是瓶子;因为我们所见到的瓶子是世俗谛,所以它就是世俗谛。如果这样的能立就等同所立,这样的学习是错误的。又问,瓶子是有为还是无为呢?它一定是有为。为什么它是有为呢?这个理由我们也要很清楚。这些有为、无为等等的定义、分类,各个部派均有不同的解释,故必须思维后方可安立诸法的宗

8、见。学生问:师父,是不是各个宗派对业果相续的解释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在学习下士道业果部分的时候,应如何思维呢?师答:你所问的各个宗派对业果相续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广论》的下士、中士、上士乃至奢摩他,主要是用唯识的宗义做解释的,而后面的毗钵舍那,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