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75653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3燕子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翼尖、偶尔、小晕圈、荡漾、音符、生趣、赞歌、烂漫无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感受燕子的外形美、飞行美、休息美及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预习单
2、、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谜语导入: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 捉害虫,保庄稼, 还是一只报春鸟(打一动物)同学们,春天,活泼可
3、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A.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B.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运用。(出示词语:吹拂洒落烂漫无比增添生趣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翼尖偶尔小晕圈荡漾音符生趣赞歌)A.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B.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3)检查朗读课文。A.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故事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
4、流利。B.重点检查指导难读的句子。C.轮读课文,师生评价(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体会燕子的活泼机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2.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3.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教师点拨: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不一定面面俱到。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抓住特点,描写外形。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
5、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体会燕子的飞行美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6、学生练读)7.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师小结: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
7、”和小圆晕的“美”。8.指导朗读,练习背诵。9.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a..指名说。b.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C.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看书上的插图。多媒体出示: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d.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