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ID:8467273

大小:1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8

《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算数平均数及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高碑店一中张金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用数学的好素材,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掌握“重要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这个两个重要定理及其它们各自的变型形式;②通过“拆分、配凑”构建适合不等式的模式求最值。⑵能力目标:通过例题的不断变式帮助学生掌握公式的结构特点,并能灵活运用公式的适当变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⑶德育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⑷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3、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重点难点重点: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难点:重要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变型的灵活应用;拆分、配凑构建不等式的模式关键:“一正,二定,三相等”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归纳、讲练结合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手段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教学程序设计4在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及终结阶段的教学中,力求发挥

4、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打出字幕,引导学生回顾、思考.1、知识回顾:(1)重要不等式:a2+b2≥2ab(其中a、b∈R)(2)均值不等式:(其中a>0,b>0)当且仅当a=b时,以上两式取“=”号公式的变形:①②③设计意图:结论的形式是多样的,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学会对原形式的应用,同时也要理解公式的本质,掌握它的各种形式的变式。在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一个数学公式表示的是数学各个量之间的一种本质,而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简单的形式。(3

5、)重要结论:已知x、y都是正数①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积定,和最小)②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和定,积最大)设计意图:此结论反映的是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回忆所学的知识,本节将着重应用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课前练习:判断下列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解法的正误讨论,能够使学生尝试失败,并从失败中找到错误原因,加深对正确解法的理解.此外,设计的问题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解决新问题清除了障碍,

6、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以上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应注意三点:①条件(或目标)式中各项必须都是正数;②目标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是定值(常数);③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存在。导言:求最值时,如果上述有的条件不满足怎么办?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4(二)、设计方案,探究新知: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教师打出字幕,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点拨正确运用定理,构建解题思路.1、例题分析:例1、教师与学生一道完成

7、问题(1)的求解.问题(2)、(3)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尝试,由学生回答求解思路和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体验如何进行配凑,构建适合不等式的模式求最值。随堂练习一:教师打出字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巡视学生解题情况,对正确的解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偏差给予纠正;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之后由学生回答解法。设计意图:掌握定理及应用,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调节课堂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体验如何进行拆分,构建适合不等式的模式求最值。随堂练习二:设计意图: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分析,按照所获得的解题方法完成解

8、题过程,训练解题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三)、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学生与教师一道小结,并记录在笔记本上.1、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应具备三个条件,简单概括就是三个字:正、定、等正:两项必须都是正数;定:求两项和的最小值,它们的积应为定值;求两项积的最大值,它们的和应为定值。4等: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存在.2、如果条件不完全具备,常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