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0799

大小:378.5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马街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2、细胞学说的意义:阐明了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详解】A、科学家研究了部分细胞,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A正确;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分裂产生的,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动物植物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B.C、H、O、N、B等都是大量元素C.细胞中干重最多的是O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水【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A正确;B、B不是大量元素,而是微量元素,B错误;C、细胞中干重最多的是C,C错误;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3.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其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广受关注。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肺炎支原体和细菌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支原体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支原体、细菌和真菌的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为DNA。【详解】A、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A正确;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地细胞器只有核糖体,B正确;C、三种生物的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C正确;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环流,实际上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B.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9<6”C.换高倍物镜观察顺序:移动标本→转动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D.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放大4倍,则该视野可观察到约4个细胞 【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详解】A、光学显微镜成像是倒置的虚像,上下左右颠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A正确;B、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因此,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9<6”,B正确;C、换高倍物镜观察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D、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放大4倍,则该视野可观察到约64/42=4个细胞,D正确。故选C。5.古有“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赞美龙井茶。下列关于西湖龙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B.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蛋白质C.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C、O、Ca、Fe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D.采摘新鲜茶叶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Fe、Mo等。(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详解】A、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A正确;B、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蛋白质,B正确; C、C、H、O、N是基本元素,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C、O、H、N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Fe是微量元素,含量较少,C错误;D、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如茶叶中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也含有Fe、B等微量元素,D正确。故选C。6.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用苏丹Ⅲ染色花生子叶,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脂肪颗粒被染为红色B.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NaOH1mL,再加入CuSO44滴,不需加热D.不能选用西瓜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主要是因为还原糖含量太少【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结果显示脂肪颗粒被染为橘黄色,需用显微镜观察,A错误;B、斐林试剂使用时,需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而且需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错误;C、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即NaOH溶液1mL,再加B液Cu2SO4溶液约3-4滴,不需加热,C正确;D、鉴定还原糖必须选择颜色较浅的水果,由于西瓜瓤的颜色干扰,故不能选用西瓜做还原糖鉴定实验,D错误。故选C。7.近期,中国科研人员对于火星探究有了新发现。据消息称,“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发现了液态水。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物质成分。那里的土壤中含有生命必需的K、Na、Mg等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机盐离子参与构成复杂化合物,如Mg2+参与合成血红蛋白B.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能参与物质运输C.人体血液中缺乏钙离子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水能为细胞代谢过程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镁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A错误;B、细胞中的自由水参与物质运输和某些化学反应,结合水不会参与物质的运输,B错误;C、无机盐可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正确;D、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不能为细胞代谢过程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8.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蛋白质和核酸外,还有糖类和脂质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B.有些糖类不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和维生素C.有的脂质具有调节功能,如性激素D.当人的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糖原可分解成葡萄糖及时补充【答案】B【解析】【分析】核糖、脱氧核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具有还原性,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详解】A、葡萄糖和脂质中的脂肪组成元素都是C、H、O,A正确;B、核糖、脱氧核糖等糖类不属于能源物质,但维生素不是糖类,B错误;C、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激素具有调节作用,C正确; D、糖原属于动物体内的多糖,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肌肉中,其中肝脏中的糖原在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偏低时,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及时补充,D正确。故选B。9.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花生子叶临时切片利用苏丹Ⅲ染液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B.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无色变成灰绿色C.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变性的蛋白质溶液,可以观察到紫色现象D.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等量混匀后水浴加热可看到砖红色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有机物的鉴定方法:(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花生子叶临时切片中富含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A正确;B、厌氧发酵产生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错误;C、变性的蛋白质肽键并没有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D、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两者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由于梨匀浆中含有还原糖,故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至50-65℃将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B。10.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其成分的探索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由脂质组成B.提取蛙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层且面积为红细胞的2倍C.用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可以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D.在探索历程中常运用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提出的假说不都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辛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蛙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细胞核和部分细胞器都有膜结构,因此提取蛙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大于其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B错误;C、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可以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在探索历程中常运用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科学家提出的假说并非都是正确的,D正确。故选B。11.下列与胞吞和胞吐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胞吐形式分泌消化酶的同时伴随膜成分的更新B.痢疾内变形虫通过胞吞的方式“吃掉”肠壁组织细胞C.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主要来自线粒体。【详解】A、以胞吐形式分泌消化酶的同时,包裹酶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使膜成分更新,A正确;B、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胞吞,B正确;C、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有关,C正确; D、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时需与膜上的靶蛋白结合,然后定向发生胞吞或胞吐,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错误。故选D。12.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2nm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时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B.易位子具有运输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内质网的能力C.易位子的识别能力体现了内质网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经内质网加工后的蛋白质也通过易位子运送到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分析】内质网是对来自核糖体合成的多肽进行进一步加工,高尔基体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分装和分泌。【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内质网膜上有一个直径大约2纳米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所以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时未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能控制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进出,与核孔的功能一样,具有运输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能力,B正确;C、易位子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所以易位子进行物质运输时具有识别能力,体现了内质网膜的选择性,C错误;D、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正确折叠,则会运往高尔基体,该过程是通过囊泡运输的;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1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水通道蛋白在运输水分子时不与水分子结合且构象不变C.水通道蛋白失活的红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迅速失水皱缩D.水通道蛋白能输送水分子但不能输送钾离子、氨基酸等物质【答案】C【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2、自由扩散的物质交换方式的特点是被运输物质顺浓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3、协助扩散的物质交换方式的特点是被运输的物质顺浓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4、主动运输的物质交换方式的特点是被运输物质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详解】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通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直接从通道进出细胞,水通道蛋白在运输水分子时不与水分子结合且构象不变,B正确;C、该化合物处理过的成熟红细胞的水通道蛋白会失活,但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会迅速失水皱缩,C错误;D、水通道蛋白具有特异性,则水通道蛋白能输送水分子,不能输送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D正确。故选C。14.细胞核中有一种小核RNA(snRNA),共分为7类,长度约为100~215个核苷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苷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物质B.snRNA可能是某些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C.snRNA彻底水解后可获得4种不同的产物D.7类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种类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小核RNA(snRNA)属于RNA的一种,由4种核糖核苷酸脱水聚合而成,由于只存在于细胞核内,所以原核细胞内无snRNA。【详解】A、核苷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物质,核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大分子物质,A正确;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snRNA不可能是某些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C、彻底水解细胞内的snRNA可获得6种不同的产物,即磷酸、核糖和A、U、G、C4种碱基,C错误;D、7类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A。15.如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两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a表示线粒体,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这种细胞器B.图a、b都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C.图b表示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在基粒上D.含有b的细胞都含有a,含有a的细胞也必定含有b【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图a表示线粒体,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如原核细胞,A正确;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都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B正确;C、图b表示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上,C正确;D、含有a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有b叶绿体,如动物细胞和植物根细胞,D错误。故选D。16.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其选择性输送机制由中央运输蛋白决定(如图所示)。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会导致疾病,例如心房颤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进出细胞核均需跨越2层细胞膜 B.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出细胞核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物质运输较少,因此核孔复合物数目较少D.心房颤动可能与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异常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大分子物质蛋白质、RNA能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出细胞核,跨膜层数为0,A错误;B、DNA不能出细胞核,B错误;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核孔复合物,C错误;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会导致疾病,故心房颤动可能与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异常有关,D正确。故选D。17.某同学将形态和生理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随机分成6组制成临时装片,在装片上依次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当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的剩余结构)的体积不再变化时统计结果如下表,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均保持生理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abcdef蔗糖溶液浓度/(g·mL-1)0.250.300.350.400.450.50实验原生质体体积/实验后原生质体体积0.700.800.901.051.101.15A.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B.实验前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0.35~0.40g·mL-1的蔗糖溶液浓度C.实验后,a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D.实验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比e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强【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1,说明细胞吸水膨胀,即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值>1,说明细胞失水皱缩,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都发生了改变,说明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A正确;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蔗糖浓度为0.35g/mL时,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1,说明细胞吸水,即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在0.40g/mL时,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1,说明细胞失水,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因此细胞液的浓度在0.35~0.40g·mL-1之间,B正确;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b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值比a组大,且实验前与实验后细胞长度的比值<1,说明细胞吸水膨胀,说明b组比a组吸收的水少,由于开始时细胞液的浓度相同,试验后,b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大于a组,C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f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值比额组大,且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值>1,说明细胞失水皱缩,说明f组比e组失去的水多,由于开始时细胞液的浓度相同,试验后,f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大于e组,所以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比e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强,D正确。故选C。18.2023年12月18日23点53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非常复杂,除身体表面损伤外,地震还会造成一些身心不适,比如执行力差、心情忧郁、坐立不安、过度敏感等,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细胞中某些酶的作用,酶会影响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B.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酶制剂可在较低的温度和较低pH下长期保存D.酶的催化效率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例如产物积累可能抑制酶的活性,A正确;B、有些酶是RNA,部分激素的本质也不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B错误;C、酶在低温和适宜pH下能长期保存,C错误;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D错误。故选A。19.当细胞膜内侧的Ca2+与其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时,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使载体蛋白磷酸化,磷酸化后的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Ca2+释放到膜外。下列关于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Ca2+载体蛋白可视为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B.该Ca2+载体蛋白磷酸化时,ATP转换为ADP释放能量C.该Ca2+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空间结构改变,但其活性未变D.在水稻无土栽培过程中,向培养液通气有利于Ca2+的释放【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Ca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a2+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双重功能。【详解】A、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可将该Ca2+载体蛋白视为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A正确;B、Ca2+载体蛋白磷酸化时,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说明伴随ATP的水解,释放能量,B正确;C、被活化的Ca2+载体蛋白水解ATP,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后者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C错误;D、Ca2+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通气有利于Ca2+的跨膜运输,D正确。故选C。20.某多肽由2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中天冬氨酸残基有4个,分别位于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冬氨酸的R基是-C2H3O2,该20肽的肽键有19个B.该20肽游离的羧基至少有5个,游离的氨基至少1个C.用肽酶X水解该多肽,产物中的多肽比原多肽O原子数多3个D.分别用肽酶X和肽酶Y水解该多肽,产物中得到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据图可知,天冬氨酸的R基是-C2H3O2,该20肽含有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0-1=19个,A正确;B、由题图可知,每个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游离的羧基,其他氨基酸的R基中也可能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题干信息,20肽含有4个天冬氨酸残基;因此该20肽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肽链数=1个,至少含有游离的羧基=肽链数+4个天冬氨酸的R基中的羧基=1+4=5个,B正确;C、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天冬氨酸的位置如题图所示,则水解后的产物有5肽(1-5号氨基酸)、1个天冬氨酸、9肽(7-15号氨基酸)、5肽(16-20号氨基酸),破坏的肽键为3,加入的水分子为3,则20肽+3H2O→5肽+9肽+5肽+1个天冬氨酸(R基含有2个氧原子),此产物中的多肽(5肽+9肽+5肽)中的氧比原多肽的氧相比:3-4=-1,少一个氧原子,C错误;D、根据C项分析可知,肽酶X水解产物有5肽(1-5号氨基酸)、1个天冬氨酸(6号氨基酸)、9肽(7-15号氨基酸)、5肽(16-20号氨基酸);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若用肽酶Y,则水解得到5号的氨基酸和20号位的氨基酸(全部产物为:4肽、9肽、5肽、2个天冬氨酸),可见分别用肽酶X和肽酶Y水解该多肽,产物中得到的氨基酸数目不同,D正确。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二、非选择题21.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和无机盐,适时适量地灌溉和追肥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含有种类较多的无机盐,无机盐被作物根系吸收后,在植株内主要以_________形式存在。吸收的Mg在叶肉细胞内可用来合成_________,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2)农业生产上,施用的化肥的浓度会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肥料中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浓度与某种作物产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据图可知,该种作物对_________(填“甲”或“乙”)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更高。为获得最大产量,在施肥时应该控制甲、乙两种无机盐浓度分别为_________(填图中字母)。②农业生产上,施用化肥后常常需要灌溉,作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原因是_______。③为了增产,农民常用烧柴火时留下的草木灰(植物秸秆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作肥料,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①.离子②.叶绿素(2)①.乙②.ad③.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④.草木灰中有大量的含钾的无机盐,草木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粗壮【解析】【分析】1、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C、H、0、N、P、S、K、Ca、Mg;微量元素:Zn、Mo、Cu、B、Fe、Mn;主要元素:C、H、0、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小问1详解】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土壤中含有种类较多的无机盐,无机盐被作物根系吸收后,在植株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Mg2+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成分;吸收的Mg在叶肉细胞内可用来合成叶绿素,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该种作物对乙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更高。为获得最大产量,在施肥时应该控制甲、乙两种无机盐浓度分别为a、d。农业生产上,施用化肥后常常需要灌溉,作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原因是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草木灰中有大量的含钾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糖类)的形成与运输,缺乏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因此,草木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粗壮。22.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不同种类细胞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与Ⅰ、Ⅱ、Ⅲ、Ⅳ相比,Ⅴ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Ⅰ、Ⅱ、Ⅲ、Ⅳ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答2个)。Ⅳ中物质⑨是______。(2)Ⅱ中②与⑥功能上的共同点是______。Ⅳ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含有能吸收光能所需的______。(3)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经处理的细胞Ⅱ,可能被直接观察到的细胞器是______(写名称)。Ⅲ可能是______细胞,因为其中具有______。【答案】22.①.没有细胞结构②.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③.拟核DNA23.①.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密切有关②.光合色素和酶24.①.叶绿体②.低等植物细胞③.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细菌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图中①为中心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细胞核,⑥为叶绿体,⑦为细胞壁,⑧为细胞膜,⑨为拟核DNA,⑩为光合片层。【小问1详解】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细菌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Ⅰ、Ⅱ、Ⅲ、Ⅳ相比,Ⅴ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Ⅰ、Ⅱ、Ⅲ、Ⅳ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Ⅳ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其中物质⑨是拟核DNA。【小问2详解】 Ⅱ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②为线粒体,⑥为叶绿体,从功能上看,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密切有关。Ⅳ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含有能吸收光能所需的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和酶。【小问3详解】Ⅱ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经处理的细胞Ⅱ,可直接被观察到的是叶绿体,因为其中具有色素,所以可以直接被观察到。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23.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图1是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是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变化曲线。(1)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产生H2O中的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基团)。(2)该细胞与蓝细菌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4点)。(3)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该过程所需ATP产生的场所是_____。若对离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使用某种毒素处理,结果对I-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其原因是_____。(4)图2曲线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可能是_____,此类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协助,载体蛋白的特点是_____。【答案】(1)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②.羧基(或-COOH)(2)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并以DNA为遗传物质(3)①.主动运输②.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③.毒素抑制了运输I-载体蛋白的活性(4)①.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②.载体蛋白发挥作用需要与转运物质结合,且自身构象发生改变,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参与主动运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囊泡→高尔基体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2中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先增加后不变,所以其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甲状腺球蛋白是分泌蛋白,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羧基脱掉-OH,氨基脱去-H,生成一分子水,所以水中O来自于羧基(-COOH)。【小问2详解】该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是真核细胞,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共同点是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并以DNA为遗传物质。【小问3详解】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因此a将I-从细胞外运入细胞内是从低浓度至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需要呼吸作用提供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现对离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使用某种毒素处理,结果对I-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其原因是毒素抑制了运输I-载体蛋白的活性,如果毒素抑制了能量的产生,则所有物质的运输都会受到影响。【小问4详解】图2中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先增加后不变,所以其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发挥作用需要与转运物质结合,且自身构象发生改变,而通道蛋白发挥作用不需要与转运物质结合;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参与主动运输,而通道蛋白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24.图甲表示小麦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在适宜的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____,在人体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填序号);过程_____(填序号)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提供动力。(2)由图乙可知,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酶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3)由图乙可知,在40℃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株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答案】(1)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②.②④③.②④(2)①.细胞呼吸②.酶的活性(3)大于(4)①.能②.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表示暗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a表示水,b表示二氧化碳;图乙中,上面的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曲线,下面的曲线代表呼吸速率曲线,与光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小问1详解】图甲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表示暗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①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发生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即可以发生图甲中的②④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因此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需要的能量由有氧呼吸产生,即图甲中的②④过程。【小问2详解】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图乙显示与光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说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小问3详解】图乙显示,在40℃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此时小麦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之和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相等,即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小问4详解】温度保持2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约为4,呼吸作用速率为2.6,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12×(4-2.6)=16.8>0,所以植株能够正常生长。25.某研究小组测定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相关物质干重百分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2)试分析,在6~20天内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研究小组进行了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初步的实验结论。①实验原理: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②实验步骤:Ⅰ: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至6、12、18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IV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性糖制备液;II:取3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性糖制备液;III:在上述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IV: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③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②实验步骤:Ⅰ:将三份等量别发育至6、12、18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II:取3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蛋白质制备液;III: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鉴定小麦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需用鉴定试剂____________,颜色呈现____________则说明含有脂肪。 【答案】(1)先增加后保持稳定(2)还原糖不断转化成淀粉(3)①.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②.等量且适量的现配的斐林试剂③.A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深,其次是B试管,C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4)①.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②.错误更正: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与待测样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③.错误。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5)①.苏丹Ⅲ②.橘黄色【解析】【分析】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还原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淀粉的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种子成熟后,淀粉含量最高,占干重的80%左右。【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成熟的小麦种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在种子成熟的6~20天内,还原性糖含量逐渐减少,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故可知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性糖转化成了淀粉。【小问3详解】①鉴定还原性糖的原理为:还原性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颜色深浅与还原性糖含量成正比。②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成熟期的种子,因变量为还原性糖的多少,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通过观察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来反应还原性糖的多少。实验设计如下:Ⅰ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至6、12、18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性糖制备液;II取3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性糖制备液;III在上述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现配的斐林试剂;IV将三只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③根据实验结果可预期A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深,其次是B试管,C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小问4详解】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可利用颜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均匀,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小问5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